相君子之婉婉兮,发轫康庄

相君子之婉婉兮,发轫康庄

诗句读音
相君子之婉婉兮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二齊
拼音: xiāng jūnzǐzhīwǎn wǎnxī
发轫康庄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fā rènkāng zhuāng

相君子之婉婉兮,发轫康庄释义

【相君】相的尊称。《史记·张仪列传》:“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后汉书·阴识传》:“初,阴氏世奉管仲之祀,谓为‘相君’。”宋苏舜钦《寄富彦国》诗:“天子仄席旰未尝,相君日暮犹庙堂。”

【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婉婉】屈伸貌;卷曲貌。《楚辞·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南朝陈徐陵《报德寺刹下铭》:“轩辕之驾,譬婉婉而多慙;吴王之坟,状耽耽而非拟。”北周庾信《游山》诗:“婉婉藤倒垂,亭亭松直竪。”2.和顺貌。南朝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幙中画,辉辉天业昌。”唐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婉婉偃王,惟道之耽。以国易仁,为笑於顽。”宋曾巩《祭亡妻晁氏文》:“及其既退,婉婉其仪。不矜以色,不伐以辞。”《天雨花》第四回:“你今愿责还愿罚,须当与我説分明。愿责低头来领罪,罚时婉婉顺郎心。”3.柔美;美好。《文选·潘岳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发轫】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朱熹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唐杜甫《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明徐霖《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雷昭性《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3.比喻事物的开端。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九载唐张怀瓘《

【康庄】1.四通八达的大道。唐白居易《和松树》诗:“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2.谓宽阔平坦。《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自如淳于髠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恨海》第五回:“原来是一条康庄大道,那逃难的人马络绎不絶。”3.喻指心胸宽广。唐权德舆《送别沅汎》诗:“徇吾刺促心,婉尔康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