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金碗醉,今日对陶匏

向来金碗醉,今日对陶匏

诗句读音
向来金碗醉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六至
拼音: 4láijīn wǎnzuì
今日对陶匏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īn rìduìtáo páo

向来金碗醉,今日对陶匏释义

【来】〔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又玄孫之子曰來孫。又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又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又姓。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又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又叶郞

【金碗】亦作“金鋺”。亦作“金椀”。亦作“金盌”。1.金制之碗。因其贵重,多作比喻。唐王维《过崔驸马山池》诗:“画楼吹笛妓,金椀酒家胡。”《新五代史·死事传·孙晟》:“孙晟轻延巳为人,常曰:‘金椀玉杯而盛狗屎可乎?’”2.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载:范阳卢充与崔少府女幽婚。别后四年,三月三日,充于水旁遇二犊车,见崔氏女与三岁男共载。“女抱儿还充,又与金鋺,并赠诗曰:‘……何以赠余亲?金鋺可颐儿。’”后因以借指殉葬的器物。唐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宸极妖星动,园陵杀气平。空餘金碗出,无復繐帷

【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將遂切,音檇。《正韻》爲酒所酣曰醉。《書·酒誥》德將無醉。《詩·大雅》旣醉以酒。又心醉。《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經。又骨醉。《唐書·武后紀》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囚之,武氏置二人釀甕中,曰令二姬骨醉。又心和神全曰醉。《淮南子·覽冥訓》通于大和者,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不知其所由也。又《字彙補》醉李,地名。與檇李同。《公羊傳·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醉李。又《字彙補》精崔切,音嶉。《李世澤·韻圖》醉字有平去二音。 《說文》醉,卒也。卒其度量

【今日】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唐韩愈《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杨雄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华忠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清黄遵宪《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台南台北固吾圉!”丁玲《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中国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对】《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碓。《說文》應無方也。本作。《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又《禮·曲禮》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又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成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又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又對簿。《史記·李

【陶匏】的尊、簋、俎豆和壶等器皿。《礼记·郊特牲》:“扫地而祭,於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孔颖达疏:“陶谓瓦器,谓酒尊及豆簋之属,故《周礼》旊人为簋。匏谓酒爵。”2.泛指实用而合于古制的器用。汉班固《东都赋》:“女脩织絍,男务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玄。”宋苏辙《代南京留守贺南郊表》:“藁秸陶匏,致精微於德产;牺牲玉帛,来职贡於多方。”清黄宗羲《<陆石溪先生文集>序》:“圜丘祭器,先生以为器用陶匏,牺尊则製作像牛,穴背置酒。”3.指古代乐器。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虞;黼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