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暮卷空罾,棹歌菱浦北

向暮卷空罾,棹歌菱浦北

诗句读音
向暮卷空罾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七登
拼音: xiàng mùjuàn|juǎnkōng|kòng|kǒngzēng
棹歌菱浦北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入二十五德
拼音: zhào gēlíngpǔběi|bèi

向暮卷空罾,棹歌菱浦北释义

【向暮】三国志·魏志·管辂传》“人多爱之而不敬也”裴松之注引《辂别传》:“论难锋起,而輅人人答对,言皆有餘。至日向暮,酒食不行。”唐刘长卿《登扬州栖灵寺塔》诗:“向暮期下来,谁堪復行役。”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门外向暮的秋风,扬起街上的灰尘,扑人眉宇,人是感着更不舒服了。”指接近老年。宋欧阳修《辞宣徽使判太原札子》:“而臣常窃自念,年齿日以嚮暮,筋力知不復完。”

【卷】《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音眷。《說文》厀曲也。又書卷。《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增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又《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眷上聲。《廣韻》舒卷之卷。《韻會》或作捲。又卷耳,艸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又卷舌,星名。《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又《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音權。《集韻》曲也。《詩·大雅》有卷者阿。又《中庸》一卷,石之多。《註》猶區也。又《韻會》大卷,黃帝樂名。《周禮·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

【罾】《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正韻》咨登切,音增。《說文》罔也。《前漢·陳勝傳》置人所罾魚腹中。《註》師古曰:罾,魚網也。形似仰繖蓋,四維而舉之。

【棹歌】“櫂歌”。1.行船时所唱之歌。汉武帝《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元萨都剌《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清魏源《武夷九曲诗》:“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2.指《櫂歌行》曲。《南史·羊侃传》:“﹝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櫂歌》两曲,甚有新致。”唐骆宾王《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櫂歌》中。”参见“棹歌行”。汉

【菱】〔古文〕《唐韻》同蔆。

【浦】《唐韻》滂古切《集韻》《韻會》頗五切《正韻》滂五切,音普。《說文》瀕也。《詩·大雅》率彼淮浦。又《玉篇》水源枝注江海邊曰浦。《風土記》大水有小口別通曰浦。又浦陽,江名。《廣輿記》浦江,本吳越三江之一。又浦江,縣名,屬金華府。浦城,屬建寧府。又合浦,漢郡名,屬交州。又荒浦,舒鳩地名,見《左傳·襄二十四年》。又姓。晉起居注浦選。

【北】〔古文〕《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又《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