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望江北江南路,柳絮随风又作团
| 诗句 | 读音 |
|---|---|
| 柳絮随风又作团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liǔ xùsuí fēngyòuzuòtuán |
| 相望江北江南路 | 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十一暮 拼音: xiāng wàngjiāng běijiāng nánlù |
相望江北江南路,柳絮随风又作团释义
【柳絮】1.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南朝梁庾肩吾《春日》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復随风。”唐杜甫《绝句漫兴》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宋苏轼《和孔密州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红楼梦》第七一回:“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説好了,才不落套。”杨朔《<铁流>的故事》:“窗外满地正照耀着暖洋洋的太阳光,漫天正飞舞着软绵绵的柳絮。”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
【随风】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孔颖达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高亨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郭璞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志》
【又】《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說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又《廣韻》又,猶更也。又《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作】〔古文〕胙《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又振也。《書·康誥》作新民。又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又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又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又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又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又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又汨作,逸書篇名。又姓。漢涿郡太守作顯。又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又《集韻
【团】《龍龕》音囚。(團)《唐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音搏。《說文》圓也。《班婕妤詩》裁爲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張衡·思賦》志團團以應懸兮,誠心固其如結。又黃團,瓜蔞名。《韓愈·城南聯句》紅皺曬檐瓦,黃團繫門衡。又通作摶。《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小首而長,摶身而鴻。《註》摶徒丸反。圓也。又通作專。《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專而長。《註》專,圓也。徒丸反。《前漢·五行志》蜺再重赤而專。又《宋玉·九辯》意專專之不可化兮。卽團團也。又通作敦。《詩·豳風》有敦瓜苦。《疏》蔓生專專然。音團。又通作顓。
【相望】看见。形容接连不断。极言其多。《左传·昭公三年》:“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新唐书·王鉷传》:“天子使者赐遗相望,声焰薰灼。”茅盾《子夜》九:“武装巡捕,轻机关枪摩托脚踏车的巡逻队,相望不绝。”2.对峙;相向。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明何景明《何子·策术》:“齐之与秦东西相望,尝并帝而敌体。”清徐士銮《宋艳·驳辨》:“怀苏亭,在禾城东,宋时建,与苏小小墓相望,故名。”3.相去,相距。宋苏轼《送杨孟容》诗:“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瓈江。”宋苏辙
【江北】1.指长江下游以北的地区。古代一般用指唐淮南道、宋淮南路地,境域较广;近代多专指江苏、安徽两省中位于长江北岸的地区。《三国志·魏志·满宠传》:“﹝太和﹞三年春,降人称吴大严,扬声欲诣江北猎,孙权欲自出。”《宋史·世家传一·李煜》:“﹝乾德﹞二年,又詔江北,许诸州民及诸监盐亭户缘江採捕及过江贸易。”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大纲恃其猛鷙,屡犯官军,咸丰乙卯五月窜江北。”陈登科肖马《破壁记》第二章:“黑稠稠的苏州河里,这样的住家大半是从苏北逃难来的,上海人叫做江北船棚。”2.泛指长江以北。宋陆游《梅花
【江南】1.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后来多指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江南之梦。”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属本州。”唐张九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江南。”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2.南北朝时,南朝与北朝隔江对峙,因称南朝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江南。南朝
【路】《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