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闻始相逢,同调更同事
相闻始相逢,同调更同事释义
【同调】相同,比喻有相同的志趣或主张。《文选·谢灵运<七里濑>诗》:“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李善注:“调,犹运也。谓音声之和也。”唐杜甫《徒步归行》:“人生交契无老少,论心何必先同调。”宋秦观《寄陈季常》诗:“揭竿趣灌瀆,与尔不同调。”2.喻指志趣或主张一致的人。清顾炎武《寄张文学弨时淮上有筑堤之役》诗:“愁絶无同调,蓬飘久索居。”吴组缃《山洪》五:“但是谈起道理,发起议论来,三官在村上还是只能找到四狗子作他的同调。”3.音韵学术语。谓声调相同。王力《<同源字典>凡例》:“同音不同调(如‘买、卖’),也称为‘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同事】事相同。《书·太甲下》:“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孔颖达疏:“揔言治国,则称道,单指所行,则言事。”《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2.相与共事;执掌同一事务。《穀梁传·襄公十九年》:“与人同事,或执其君,或取其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谢安﹞其后遂为桓温司马,竟受简文顾命,与王坦之同事。”明方孝孺《送伴读朱君之庆府序》:“与贤者同志则光荣,与愚者同事则污辱。”清李渔《慎鸾交·目许》:“这两位敝友,一位姓张,一位姓李,都是与小弟同事的。”朱
【相闻】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晋陶潜《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宋苏轼《表忠观碑》:“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2.互通信息;互相通报。《后汉书·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有十餘年不相闻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诸王传三·贝子彰泰》:“将军蔡毓荣调遣汉兵,今进取贵州,若不相闻,恐碍军机。”汉
【始】〔古文〕乨兘《廣韻》《正韻》詩止切《集韻》《韻會》首止切,音。初也。《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毛詩序》是爲四始。《註》風二雅頌也。《前漢·鮑宣傳》日食于三始。《註》元日爲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春秋法五始之要。《註》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敎之始。公卽位者,一國之始。又七始,華始,樂名。《孟康曰》七始,天地人四時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漢·安世房中歌》七始華始,肅倡和聲。又旬始,星名。《前漢·天文志》旬始,出于北斗傍。《司馬相如
【相逢】;会见。汉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唐韩愈《答张彻》诗:“及去事戎轡,相逢宴军伶。”宋王易简《水龙吟》词:“看明璫素袜,相逢憔悴,当应被,薰风误。”清徐士銮《宋艳·奇异》:“举世无知音,今夕相逢,岂天假真缘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