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诗句读音
香芹碧涧羹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xiāng qínbì jiàn gēng
鲜鲫银丝脍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xiān|xiǎnjìyín sīkuài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释义

【香芹】芹菜的美称。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二:“鲜鯽银丝绘,香芹碧涧羹。”

【碧涧羹】芝麻、茴香、盐等制成的羹。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二:“鲜鯽银丝膾,香芹碧涧羹。”按,宋林洪《山家清供》卷上:“荻芹取根,赤芹取叶与茎,俱可食。二月三月作羹时采之。洗浄,入汤焯过,取出,以苦酒研芝蔴,入盐少许,与茴香渍之,可作葅。惟瀹而羹之者,既清而馨,犹碧涧然。”

【鲜】《唐韻》《集韻》《韻會》相然切,音仙。魚名。出貉國。《禮·內則》冬宜鮮羽。《註》鮮,生魚也。又《玉篇》生也。《書·益稷》暨益播奏庶艱食鮮食。《傳》鳥獸新殺曰鮮。《儀禮·士昏禮》腊必用鮮。《疏》義取夫婦日新之義。《左傳·襄三十年》唯君用鮮。《註》鮮,野獸也。又《廣韻》潔也。《易·說卦》爲蕃鮮。《註》鮮,明也。又《釋名》鮮,好也。《玉篇》善也。又國名。《後漢·東夷傳》昔箕子避地朝鮮。又《鮮傳》鮮者,依鮮山,故因號焉。又山水名。《水經注》北鮮之山,鮮水出焉。又姓。《後蜀錄·李壽司空》鮮思明。又鮮于,複姓。《風俗

【鲫】《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資昔切,音積。與同。魚名。《本草》形似鯉。色黑體促,腹大脊隆。《杜甫詩》鮮鯽銀絲膾。又《廣韻》子力切《集韻》節力切,音卽。義同。又《集韻》疾則切,音賊。《說文》鰂,或从卽作鯽。詳鰂字註。

【银丝】。明张煌言《己亥冬末立春用杜韵》:“寂寞两京寒玉琯,萧疎双髩点银丝。”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一:“他的稠密的黑头发里,已经有些银丝了。”

【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外切,音儈。《說文》細切肉也。《玉篇》肉細切者爲膾。《釋名》膾,會也。細切肉令散,分其赤白異切之,已,乃會合和之也。《韻會》肉腥細者爲膾,大者爲軒。《禮·曲禮》膾炙處外。又《博雅》膾,割也。又《廣韻》魚膾。《詩·小雅》炰龞膾鯉。又《韻會》國名。堯欲伐宗膾。宗膾,小蕃國。 《集韻》或从魚。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