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朝市情俱薄,笑我山林趣未真
诗句 | 读音 |
---|---|
羡君朝市情俱薄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入十九鐸 拼音: xiànjūncháo shìqíngjùbáo|bó|bò |
笑我山林趣未真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xiàowǒshān línqù|cùwèi1 |
羡君朝市情俱薄,笑我山林趣未真释义
【羡】《佩觿》以脂切。江夏地。與羨異。《前漢·地理志》江夏郡沙羨。《註》晉灼曰:音夷。(羨)《廣韻》《集韻》《正韻》似面切,音。《說文》貪欲也。从,从羑省。《詩·大雅》無然歆羨。《註》無是貪羨。又《廣韻》餘也。《詩·小雅》四方有羨。《傳》羨,餘也。《箋》四方之人,盡有饒餘。《史記·貨殖傳》時有奇羨。《註》奇羨,謂時有餘衍也。又《周禮·春官·典瑞》壁羨以起度。《註》鄭司農云:羨,長也。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功羨於五帝。《註》羨,溢也。又《廣韻》人姓。《史記·秦始皇紀》入海求羨門高誓。《註》羨門,古仙人。又《集韻》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朝市】。《周礼·地官·司市》:“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1.朝廷和市集。《左传·襄公十九年》:“妇人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争名者於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汉荀悦《申鉴·政体》:“故先王之刑也,官师以成之,棘槐以断之,情讯以宽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黄省曾注:“《周礼·掌囚》:‘及刑杀,告刑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杀之。’所谓朝市以共之也。”2.泛指名利之场。晋陶潜《感士不遇赋》:“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於朝市。”宋苏轼《发广州》诗:“朝市日
【情】〔古文〕啨《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正韻》慈盈切,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情,實也。《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又叶慈良切,音牆。《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 《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
【俱】《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
【薄】《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註》草叢生曰薄。又簾也。《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索隱曰》織蠶薄也。又厚薄。又少也。《詩·周南》薄澣我衣。又聊也。《詩·周南》薄言采之。又輕也。《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又嫌也。《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又《博雅》薉也。又集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又被也。《
【笑】〔古文〕咲《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音肖。《廣韻》欣也,喜也。《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又嗤也,哂也。《易·萃卦》一握爲笑。《詩·邶風》顧我則笑。《毛傳》侮之也。《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論語》夫子莞爾而笑。《註》小笑貌。又獸名。《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又《韻補》思邀切。《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山林】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晋郭璞《游仙诗》之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唐韩愈《谢自然诗》:“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赵树理《三里湾·国庆前夕》:“咱们社里还有副业、有水利、有山林、有菜园、有牲口……每部门都得有正副负责人。”2.借指隐居。南朝梁沉约《与谢朏敕》:“尝谓山林之志,上所宜弘。”宋苏轼《王安石赠太傅制》:“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宋史·种放传》:“种放,河南洛阳人也……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3.指隐
【趣】《廣韻》《集韻》《韻會》七句切,音娶。《說文》疾也。《博雅》遽也。《廣韻》趣向。《易·繫辭》變通者,趣時者也。《詩·大雅》左右趣之。《音義》趣,七喻反。《傳》趣,趍也。《箋》左右之諸臣,皆促疾於事。《朱傳》趣之,趣向也。又《孝經序》會五經之指趣。又《梵書》蚊蚋小蟲之屬名諸趣。又《集韻》《韻會》此苟切,音。《書·立政》趣馬。《傳》趣,七口反。掌馬之官。《詩·小雅》蹶維趣馬。《箋》掌王馬之政。《疏》七走反。《周禮·夏官·趣馬註》趣馬,趣養馬者也。又《集韻》趨玉切,音促。《禮·月令》乃趣獄。《史記·項羽紀》數使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真】同眞。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