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岂是傲当世,鄙夫患失滔滔是
诗句 | 读音 |
---|---|
先生岂是傲当世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 xiān shēngqǐ|kǎishìàodāng|dàngshì |
鄙夫患失滔滔是 |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四紙 拼音: bǐ fūhuànshītāo tāoshì |
先生岂是傲当世,鄙夫患失滔滔是释义
【先生】子,犹言头生。《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朱熹集传:“先生,首生也。”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郑玄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饌。”何晏集解引马融曰:“先生,谓父兄。”3.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宋牼将之楚,孟子遇於石丘,曰:‘先生将何之?’”赵岐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策·齐策三》:“孟尝君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闕者。’”姚宏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宋叶适《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当】〔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黨平聲。《說文》田相値也。从田,尚聲。又《玉篇》任也。《論語》當仁不讓於師。《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註》當,猶任也。又《廣韻》敵也。《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又直也。《禮·內則》妻不在,妾御莫敢當夕。又遇也。《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禮·曲禮》當食不歎。又適可也。《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註》當公
【世】〔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
【鄙夫】庸俗浅陋的人。《论语·子罕》:“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是以鄙夫深文而不知还,儒者高谈而靡适用。”清李渔《蜃中楼·献寿》:“岂学那鄙夫失位把眉顰。”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出里巷鄙夫。”2.自称的谦词。汉张衡《东京赋》:“鄙夫寡识,而今而后,乃知大汉之德馨,咸在於此。”唐李端《宿山寺雪夜寄吉中孚》诗:“鄙夫今夜兴,唯有子猷知。”
【患】〔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宦。《說文》憂也。《玉篇》禍也,疾也。《廣韻》惡也,苦也。又姓。又叶胡玩切,音換。《謝惠連·秋懷詩》平生無志意,少小嬰憂患。如何乗苦心,矧復値秋晏。又《韻補》叶熒絹切,音院。《蘇軾·謝吳山神文》西湖堙塞,積歲之患。禱於有神,隂假其便。又叶胡關切,音還。《賈誼·服賦》忽然爲人兮,何足控摶。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張華·鷦鷯賦》動翼而逸,投足而安。委命順理,與物無患。◎按摶,安二字寒韻,還字山韻,古通。又叶胡涓切,音懸。《晉·樂章明君篇》雖欲盡忠誠,結舌不能言
【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質切,音室。得之反。《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書·泰誓》時哉弗可失。《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又《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與同。《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六書本義》與佚軼通。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滔滔】奔流貌。《诗·齐风·载驱》:“汶水滔滔,行人儦儦。”毛传:“滔滔,流貌。”汉王粲《赠文叔良》诗:“瞻彼黑水,滔滔其流。”毛泽东《沁园春·雪》词:“大河上下,顿失滔滔。”2.比喻言行或其它事物连续不断。《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王逸注:“滔滔,行貌。”宋梅尧臣《依韵和刘原甫见寄》:“语道滔滔是,论情往往牵。”元萨都剌《灯蛾来》诗:“尔为微物不自觉,往来就死何滔滔。”周立波《悼田守尧同志》:“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平型关,并且指日要到达太原,去喝那里的葡萄酒。”茅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