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自是五山一,视真庐阜犹培塿

先生自是五山一,视真庐阜犹培塿

诗句读音
视真庐阜犹培塿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shì1lú fùyóupéi lǒu
先生自是五山一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入五質
拼音: xiān shēngzì shìwǔ shānyī

先生自是五山一,视真庐阜犹培塿释义

【视】〔古文〕眡眎《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又《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又《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又《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又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又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

【真】同眞。俗字。

【庐阜】朝梁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诗:“庐阜擅高名,岧岧凌太清。”唐孟浩然《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刘慎虚》:“﹝刘慎虚﹞后欲卜隐庐阜,不果。”

【犹】《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玃屬。从犬,酋聲。《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又《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又《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又《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又《集韻》可止之辭也。《詩·

【培塿】“部娄”。小土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杜预注:“部娄,小阜。”汉应劭《风俗通·山泽·培》引《左传》作“培塿”。《晋书·刘元海载记》:“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眺望三峯,壁立与天接,众山皆成培娄。”典

【先生】子,犹言头生。《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朱熹集传:“先生,首生也。”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郑玄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饌。”何晏集解引马融曰:“先生,谓父兄。”3.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宋牼将之楚,孟子遇於石丘,曰:‘先生将何之?’”赵岐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策·齐策三》:“孟尝君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闕者。’”姚宏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宋叶适《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

【自是】自以为是。《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吕氏春秋·察今》:“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唐韩愈《伯夷颂》:“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清孙嘉淦《三习一弊疏》:“骄泰即自是之谓也。”2.自然是;原来是。唐杜甫《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唐李商隐《咸阳》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宋陆游《读近人诗》诗:“琢琱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董必武《吊赵一曼烈士》诗:“自是中华好儿女,珠河血迹史千秋。”3.从此。《国语·周语上》:“自是荒服者不至。”《史记·儒林列传》:“自是之后

【五山】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嶠、方壶、瀛洲、蓬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嶠、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2.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史记·孝武本纪》:“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三国魏曹植《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歷五山。”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五山即五岳也。”唐韩愈《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