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
诗句 | 读音 |
---|---|
耕得紫玻璃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gēngdé|děi|dezǐbō li |
仙翁种玉芝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xiān wēngzhǒng|zhòng|chóngyù zhī |
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释义
【耕】〔古文〕畊《唐韻》古莖切《韻會》古庚切《正韻》古衡切,音更。《說文》犂也。古者井田,故从井。《易·无妄》六二不耕穫,不葘畬,則利有攸往。《禮·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山海經》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又《正字通》凡致力不怠,謂之耕。又假它事代食,若力田然,亦曰耕。《揚子·法言》耕道得道,獵德得德,是獲饗也。吾不睹參辰之相比也。《拾遺記》賈逵門徒來學,不遠千里,獻粟盈倉。或云:逵非力耕,所謂舌耕也。《任彥昇·薦士表》旣筆耕爲養。《唐書·王勃傳》心織而衣,筆耕而食。《宋史·王韶傳》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紫】《廣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音呰。《說文》帛靑赤色。《釋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郉昺疏》紫,北方閒色。《又》惡紫之奪朱也。《何晏註》紫,閒色之好者。又水名。《史記·司馬相如傳》紫淵在其北。《註》文穎曰:西河穀羅縣有紫澤,其水紫色。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又同孳。《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註》紫,與孳同。柔弱之貌。漢典考證:〔《釋名》紫,疵也,非正色。正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謹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又同絮。《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
【玻璃】亦作“玻瓈”。1.古为玉名,亦称水玉,或以为即水晶。今指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型,冷却后制成。《太平广记》卷八一引《梁四公记》:“扶南大舶从西天竺国来,卖碧玻璃镜,内外皎洁……置五色物于其上,向明视之,不见其质。”《新唐书·西域传下·吐火罗》:“劫者,居葱岭中……武德二年,遣使者献宝带,玻瓈、水精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又﹝集解﹞引陈藏器曰:“玻璃
【仙翁】性神仙,仙人。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宋何薳《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神异如此,人人皆道他是仙翁再世。”2.对道官的敬称。明屠隆《綵毫记·仙翁指教》:“仙翁拜揖,念小生与仙翁素乏平生,何以见顾?”
【玉芝】的一种,又称白芝。《文选·张衡<思玄赋>》:“聘王母於银臺兮,羞玉芝以疗饥。”李善注:“《本草经》曰:白芝,一名玉芝。”宋苏轼《再游径山》诗:“共爱丝杉翠丝乱,谁见玉芝红玉琢?”明潘恩《七星岩》诗:“八桂玉芝空翳翳,青泥丹灶故辉辉。”2.草药名。即鬼臼。宋陆游《过邻家戏作》诗:“醅瓮香浮花露熟,药栏土润玉芝新。”自注:“玉芝谓鬼臼,山家多有之。”3.草药名。黄精别名。明王象晋《群芳谱·药一·黄精》:“黄精,一名黄芝,一名玉芝草。”4.虾蟆别名。厉荃《事物异名录·昆虫·虾蟆》引晋葛洪《神仙传》:“益州北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