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称幽隐,登临眺晚晴

小阁称幽隐,登临眺晚晴

诗句读音
小阁称幽隐平仄:仄 平 仄 平 仄
拼音: xiǎogéchēng|chèn|chèngyōu yǐn
登临眺晚晴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dēnglín tiàowǎn qíng

小阁称幽隐,登临眺晚晴释义

【幽隐】蔽。《荀子·非十二子》:“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説,闭约而无解。”汉蔡邕《述行赋》:“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叶圣陶《一个青年》:“这一回必须吐出细微幽隐的心情,如实表达,不稍移易。”2.指隐蔽之处。《韩非子·六反》:“夫陈轻货於幽隐,虽曾史可疑也;悬百金於市,虽大盗不取也。”3.隐居;潜藏。汉严忌《哀时命》:“寧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为。”《礼记·表记》“君子隐而显”唐孔颖达疏:“君子身虽幽隐,而道德潜通,声名显著,故云隐而显也。”4.指隐居未仕的人。《后汉书·郎顗传》:“改元更始,招求幽隐,

【临眺】。《南史·徐勉传》:“华楼迴榭,颇有临眺之美。”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施食台》:“俗传太学成,高皇帝於宫中喜其宏丽,孝慈欲一观之,以翟车不便幸学,乃建此臺,以备临眺。”

【晚晴】1.谓傍晚晴朗的天色。南朝梁何逊《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振衣喜初霽,褰裳对晚晴。”唐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明唐寅《题画》诗:“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2.比喻晚年处境优裕。《新民晚报》1987.2.24:“他呢,笑谈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