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

小明

朝代:先秦 | 作者:诗经 | 诗词类型:

小明原文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

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获菽。

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小明注释版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cú)西,至于艽(qiú)野。二月初吉,载(zài)离寒暑。
征:行,此指行役。徂:往,前往。艽野:荒远的边地。二月:指周正二月,即夏正之十二月。初吉:上旬的吉日。载:乃,则。离:经历。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gōng)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gǔ)
毒:痛苦,磨难。共:通“恭”,此指恭谨尽心。罪罟:指法网。罟,网;罪,捕鱼竹网。二字并列,犹云网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hé)云其还?岁聿(yù)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
除:除旧,指旧岁辞去、新年将到。曷:何,何时。云:语助词。其:将。还:回去。聿云:二字均语助词。莫:古“暮”字。岁暮即年终。孔庶:很多。

心之忧矣,惮(dàn)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qiǎn)怒。
惮:通“瘅”,劳苦。不暇:不得闲暇。眷眷:恋慕。谴怒:谴责恼怒。此言惧怕当权者惩罚。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cù)。岁聿云莫,采萧获菽(shū)
奥:“燠(yù)”之假借,温暖。蹙:急促,紧迫。萧:艾蒿。菽:豆类。

心之忧矣,自诒(yí)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诒:通“贻”,遗留。伊:此,这。戚:忧伤,痛苦。兴言:犹“薄言”,语首助词。一说“兴”,意谓起来,"言"即焉。出宿:不能安睡。一说到外面去过夜。反覆:指不测之祸。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jìng)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gǔ)以女。
恒:常。安处:安居,安逸享乐。靖:敬。共:通“恭”,奉,履行。位:职位,职责。与:亲近,友好。一说通“举”,行为,举止。式:乃,则。榖:善,此指福。以:与。女:汝。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介:借为“匄(gài)”,给予。景福:犹言大福。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492-4953.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45-449
3、

小明译文版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高高在上那朗朗青天,照耀大地又俯察人间。我为公事奔走往西行,所到的地域荒凉僻远。周正二月某吉日起程,迄今历经酷暑与严寒。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深受折磨我痛苦不堪。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禁不住潸潸泪如涌泉。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将法令之网触犯。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
想当初我刚踏上征途,那时候正逢旧岁将除。什么日子才能够回去?眼看年将终归期仍无。顾念到自己形单影只,差事却多得数不胜数。

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我疲于奔命无暇自顾。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我无限眷念朝夜思慕。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上司的责罚恼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获菽。
想当初我刚踏上征途,正值由寒转暖的气候。什么日子才能够回去?公务却越加繁忙急骤。眼看将年终时日无多,人们正忙着采蒿收豆。

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我自讨苦吃自作自受。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我辗转难眠思念不休。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世事翻覆祸当头。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长叹息你们这些君子,莫贪图安逸坐享福分。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交正直之士亲近贤人。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福祉鸿运。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长叹息你们这些君子,莫贪图安逸碌碌无为。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与正直之士亲近伴随。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洪福祥瑞。

小明作者诗经简介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 诗经详细介绍诗经, 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