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例煎迫,在在绝粒食
小民例煎迫,在在绝粒食释义
【小民】。《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宋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富民皆争藏穀,小民无所得食。”《镜花缘》第十二回:“小民无知,往往为其所愚,莫不被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你们要的是升官发财和小民的血,我们要的是祖国的幸福和自由。”
【例】《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厲。比也,類也,槩也。又凡例。《左傳序》發凡以言例。後魏張吾貴集諸生講左傳,義例無窮,學者奇之。又《集韻》力蘖切,音列。遮也。
【煎迫】。《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北齐书·尉景传》:“老人去死近,何忍煎迫至此!”《朱子语类》卷三:“某初还,被宗人煎迫令去。”茅盾《感怀》诗:“煎迫詎足论,但悲智能竭。”2.紧急,急迫。清王韬《瓮牖馀谈·记英贼事》:“曾中丞凿通城边菱湖,砲艇得入城中,消息煎迫。”
【在在】唐武元衡《春斋夜雨忆郭通微》诗:“桃源在在阻风尘,世事悠悠又遇春。”《明史·李应昇传》:“在在增官,日日会议;覆疏衍为故套,严旨等若空言。”《红楼梦》第五八回:“或赚骗无节,或呈告无据,或举荐无因:种种不善,在在生事,也难备述。”聂绀弩《母性与女权》:“人的母性的内容丰富,花样繁多,表现的机会主义又在在皆是,决不是简单的别种动物所能望其项背。”
【绝】〔古文〕《廣韻》《集韻》情雪切《韻會》徂雪切,音截。《說文》斷絲。从糸从刀从卪,象不連體絕二絲。《廣韻》絕作絶,非。《博雅》斷也。《玉篇》滅也。《書·甘誓》天用勦絕其命。又《詩·小雅》終踰絕險。《箋》踰度陷絕之險。又《禮·月令》振乏絕。《疏》不續曰絕。又《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七曰絕祭。《註》絕肺以祭,謂之絕祭。又《爾雅·釋木》正絕流曰亂。《註》直橫流也。《史記·天官書》絕漢抵營室。《註》索隱曰:絕,度也。《荀子·勸學篇》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註》絕,過也。又《屈原·離騷》萎絕其何傷兮。《註
【粒食】以谷物为食。《礼记·王制》:“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陈澔集说:“西北地寒,少五穀,故有不粒食者。”南朝梁沉约《均圣论》:“嘉穀肇播,民用粒食。”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2.泛指粮食。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窃寻下民之命,粒食为本。”《太平广记》卷十引唐胡璩《谭宾录·苏瓌》:“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元张宇《送赵宜之归》诗:“玉山有嘉禾,未肯求粒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