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磨永夜昼盈案,分付闲愁酒满觥

消磨永夜昼盈案,分付闲愁酒满觥

诗句读音
分付闲愁酒满觥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二庚
拼音: fēn fùxián chóu3mǎngōng
消磨永夜昼盈案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韵脚:去二十八翰
拼音: xiāo móyǒng yèzhòuyíngàn

消磨永夜昼盈案,分付闲愁酒满觥释义

【分付】分别付与。《汉书·原涉传》:“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三国志·魏志·鲜卑传》:“比能众逐彊盛,控弦十餘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皇帝闻奏,龙颜大悦,开库赐彫弓两张,寳箭两百隻,分付与二大臣。”2.交给。唐白居易《题文集柜》诗:“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祇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宣和遗事》前集:“故尧王不将天下传与他,却分付与舜王了。”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闲愁】亦作“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唐张碧《惜花》诗之一:“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宋贺铸《青玉案》词:“试问閒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明文徵明《是晚过行春桥玩月再赋》:“已知世事皆身外,肯着閒愁到酒边。”

【酒】《唐韻》子酉切,愀上聲。《說文》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釋名》酒,酉也,釀之米麴,酉澤久而味美也。亦言踧也,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又入口咽之,皆踧其面也。《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註》事酒,有事而飮也。昔酒,無事而飮也。淸酒,祭祀之酒。《前漢·食貨志》酒,百藥之長。《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江純·酒誥》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之帝女,一曰杜康。又酒,明水也。《禮·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又天酒,甘露也。《瑞應圖》王者施德惠,則甘露

【满】〔古文〕《唐韻》《正韻》莫旱切《集韻》母伴切,音懣。《說文》盈溢也。《書·大禹謨》不自滿假。《傳》滿謂盈實。《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又姓,晉滿奮。又《集韻》莫困切,音悶。同懣。《說文》煩也。或省作滿。《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又《韻補》叶美辨切,音免。《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又、満、。

【觥】《唐韻》古橫切《集韻》《韻會》《正韻》姑橫切,嘓平聲。《說文》本作觵,兕牛角可以飮者也,其狀觵觵,故謂之觵。《徐曰》觵,曲起之貌。《詩·周南》我姑酌彼兕觥。《傳》角爵也。《疏》禮圖云:觥大七升,以兕角爲之。一說刻木爲之,形似兕角,蓋無兕者用木也。韓詩云:觥受五升,所以罰不敬。觥,廓也。君子有過,廓然著明也。《周禮·春官·小胥》觵其不敬者。《註》觵,罰爵也。本或作觥。○按詩詁曰:兕觥,角爵。言其體。註:觥,罰爵,解其用。然詩卷耳、七月稱兕觥者,皆非所以罰,則是觥爵之大者,或用以罰,非專爲罰也。又大也。《揚子

【消磨】1.消耗;磨灭。唐王建《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诗:“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消磨絶妙词。”宋刘子翚《出郊》诗:“平生豪横气,未老半消磨。”《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陆军只屯住在望江城外,水军只屯在里湖港口,抢掳民财,消磨粮餉,那个敢下湖捕贼?”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几乎无事的悲剧》:“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2.消遣,打发时光。唐郑谷《梓潼岁暮》诗:“酒美消磨日,梅香著莫人。”元耶律楚材《寄景贤》诗之七:“琴书吾子尽幽欢,随分消磨日月闲。”清

【永夜】长夜。《列子·杨朱》:“肆情於倾宫,纵欲於永夜。”明刘文炤《大悲寺逢僧谢监》诗:“如今头白何人问,风雨柴门永夜哀。”康有为《过昌平城》诗:“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2.谓人死长埋地下,犹如处于长夜之中。晋王恂《孝武帝哀策》:“违华宇之晣晣,即永夜之悠悠。”3.以喻漫长黑暗的社会环境。蒋光慈《哀中国·在黑夜里》:“我又想象我们现居的这一个世界,是一个黑暗沉沉,阴风惨厉的永夜。”典

【盈】《唐韻》以成切《集韻》《韻會》怡成切《正韻》餘輕切,音嬴。《說文》滿器也。《博雅》滿也,充也。《易·豐彖》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詩·齊風》雞旣鳴矣,朝旣盈矣。《左傳·莊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禮·禮運》月生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又《祭義》樂主其盈。《註》猶溢也。又《揚子·方言》魏盈,怒也。燕之外郊,朝鮮冽水之閒,凡言呵叱者,謂之魏盈。又國名。《山海經》大荒南有盈民之國。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諸蠻有盈州。又姓。晉欒盈之後。又古通作嬴。《正韻》盈縮,過曰盈,不及曰縮。《史記·蔡澤傳》進退盈縮。《天官書》作嬴

【案】《唐韻》烏旰切《集韻》《韻會》於旰切《正韻》於幹切,音按。《說文》几屬。《徐曰》案,所凭也。《周禮·天官》王大旅上帝,則張氊案。朝日祀五帝,設重帟重案。又食器。《周禮·冬官考工記》夫人享諸侯,案十有二寸。《註》玉案十有二列也。又氣之法有木案。《後漢·歷志》爲室三重,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爲案。又界也。《齊語》參國起案。又次第也。《史記·高帝紀》吏民皆案堵如故。又作按,考也。《前漢·賈誼傳》案之當今之務。《丙吉傳》無所案驗。又撫也。《史記·孟嘗君傳》案劒以前。又《正字通》凡官府興除成例及獄訟論定者皆曰案。又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