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
| 诗句 | 读音 |
|---|---|
| 忽睹良工施绘事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hūdǔliáng gōng1huì shì |
| 小年尝读桃源记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xiǎo nián2dú|dòutáo yuán |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释义
【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又《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註》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又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又《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又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又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又姓。明有忽忠,忽明。又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又仲忽,人名。《前漢·古今
【睹】〔古文〕覩《唐韻》當古切《集韻》《韻會》《正韻》董五切,音賭。《說文》見也。《禮·禮運》以隂陽爲端,故情可睹也。《周漢武帝詔》此子大夫之所睹聞也。
【良工】古代泛称技艺高超的人。《墨子·尚贤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尸子·分》:“良工之马易御也,圣王之民易治也。”南朝梁沉约《为柳世隆上铜表》:“名罏化金,良工尽艺,方将盈金中藏。”《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三国演义》第七八回:“操曰:‘吾欲起一殿,名建始殿,恨无良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公子不乐,惟求良工画翠小像,日夜浇祷其下。”
【施】〔古文〕《唐韻》式支切《集韻》《韻會》商支切《正韻》申支切,音詩。《說文》旗貌。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註》徐鍇曰:旗之逶迤。一曰設也。《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又《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又《詩·王風》將其來施施。《傳》施施,難進之意。《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釋文》施如字。《孟子》施施從外來。《趙岐註》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音義》丁如字,張音怡。又《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註》施,猶賦也。又《禮·祭統》施于蒸彝鼎。《註
【绘事】1.绘画;绘画之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以绘事图色,文辞尽情。”唐杜甫《严郑公岷山沱江图》诗:“绘事功殊絶,幽襟兴激昂。”清昭槤《啸亭杂录·世祖画牛》:“章皇勤政之暇,尤善绘事。”参见“绘事后素”。2.图画。宋秦观《陈承事挽词》:“八尺衣冠成绘事,百年风谊列幽鐫。”宋朱熹《卧龙庵武侯祠》诗:“英姿儼绘事,凛若九原作。”
【小年】短促的寿命。《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唐张柬之《处士张景之墓志》:“共惜小年,同归大夜。”清吴伟业《哭亡女》诗:“儿女关餘刼,干戈逼小年。”2.少年;幼年。《北史·卢询祖传》:“邢邵常戏曰:‘卿小年才学富盛,戴角者无上齿,恐卿不寿。’”唐元稹《连昌宫词》:“宫边老人为余泣,小年选进因曾入。”《朱子语类》卷一二七:“孝宗小年极钝。”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八出:“记得小年骑竹马。”3.将近一年。用以形容时间之长。宋唐庚《醉眠》诗:“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清查慎行《虞
【尝】《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常。《說文》口味之也。从旨,尙聲。《詩·小雅》嘗其旨否。《前漢·郊祀志》百鬼迪嘗。《註》師古曰:嘗謂歆饗也。又《廣韻》試也。《戰國策》疑則少嘗之。《史記·越世家》請試嘗之。又《張耳餘傳》先嘗秦軍。又《廣韻》曾也。《論語》嘗從事於斯矣。又《玉篇》祭也。《爾雅·釋天》秋祭曰嘗。《註》嘗新穀。《詩·小雅》禴祠烝嘗。又《廣韻》姓也。《風俗通》孟嘗君之後。《玉篇》同甞。《集韻》或作。
【读】《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說文》誦書也。《徐鍇曰》讀猶瀆也。若四瀆之引水也。《詩·鄘風》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毛傳》抽也。《鄭箋》抽猶出也。《朱傳》誦言也。《禮·文王世子》冬讀書,典書者詔之。又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云:祝融之樂曰《屬讀》。又曲名。《唐書·禮樂志》《讀曲》,宋人爲彭城王義康作也。又官名。《唐書·百官志》集賢殿書院有侍讀學士,掌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又姓,見《姓苑》。又《集韻》《韻會》大透切,音豆。義同。《周禮·天官·宮正註》鄭司農讀火絕之。《
【桃源】1.“桃花源”的省称。南朝陈徐陵《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嶠断来宾。”唐杜甫《北征》诗:“缅思桃源内,益嘆身世拙。”明张煌言《赠卢牧舟大司马》诗:“并州正有来苏望,忍説桃源可避秦。”邹韬奋《萍踪忆语》二八:“他们缺乏相当的娱乐,赌博也是一条出路。所以有许多都在这里面寻觅他们的桃源。”参见“桃花源”。2.指桃源洞。唐李涉《赠长安小主人》诗:“仙路迷人应有术,桃源不必在深山。”元任昱《清江引·题情》曲:“桃源水流清似玉,长恨因缘误。”参见“桃源洞”。3.宋时临安县嘉会门外泠水峪,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称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