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凭笋舆穿野径,却寻萧寺涉修廊
诗句 | 读音 |
---|---|
却寻萧寺涉修廊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quèxúnxiāo sìshèxiūláng |
小凭笋舆穿野径 |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xiǎo2sǔn yúchuānyě jìng |
小凭笋舆穿野径,却寻萧寺涉修廊释义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萧寺】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唐李贺《马》诗之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招远张于旦,性疎狂不覊,读书萧寺。”
【涉】〔古文〕《唐韻》時攝切《集韻》《韻會》實攝切,音。《說文》徒行厲水也。《爾雅·釋水》繇膝以上爲涉。又經也。《枚乗·七發》於是背秋涉冬。又《前漢·賈山傳》涉獵書記,不能爲醇儒。《註》言若涉水獵獸,不專精也。又大涉,水名。《前漢·地理志》犍爲郡南廣縣有大涉水。又縣名。《廣輿記》屬彰德府,古涉侯國地,漢涉縣。又姓。《左傳》有涉佗。又《廣韻》丁愜切《集韻》的協切,音跕。與喋同。血流貌。
【修】《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音羞。飭也。又飾也,葺理也。《書·禹貢》六府孔修。又古之聞人曰前修。《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又《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註》蹇修,古良媒。又姓。漢屯騎校尉修炳。又長也。《詩·小雅》四牡修廣。又與卣通。《周禮·春宫·鬯人》廟用修。鄭註:修,讀爲卣。卣,中尊也。謂獻象之屬。以薦鬯則謂之卣,以薦酒則謂之修。又叶詢趨切,音須。《陸機·感丘賦》姸蚩混而爲一兮,孰云識其所修。必眇世以遠覽兮,夫何殉以區區。漢典考證:〔《周禮·冬官考
【廊】《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說文》東西序也。《玉篇》廊,廡下也。《廣韻》殿下外屋也。《前雙竇嬰傳》賜金,廊廡下。《註》師古曰:廊,堂下周屋也。《揚雄·光祿勳箴》廊殿門闥,限以禁界。又通作郞。《前漢·董仲舒傳》蓋聞唐虞之時,遊於巖郞之上。《註》晉灼曰:堂邊廡。巖郞,謂嚴峻之郞也。又《司馬相如傳》陛下築郞臺,恐其不高。《註》師古曰:郞堂,下周廂也。
【凭】《唐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平。《說文》依几也。从几从任。《增韻》倚也。《正韻》隱几也。《山海經》西王母梯几而戴勝。《註》梯几,凭几也。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孕切《正韻》皮命切,憑去聲。義同。(憑)《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凭。依也,託也。《書·顧命》憑玉几。又姓。又叶蒲蒙切,音蓬。《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熙光紫闥,靑瑣是憑。 俗作慿,非。
【笋舆】王安石《台城寺侧独行》诗:“独往独来山下路,笋舆看得緑阴成。”宋陆游《大醉归南禅弄影月下有作》诗:“天风吹笋舆,快若凌空游。”清赵翼《山行杂诗》:“我老不能行,笋舆代步履。”
【穿】《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緣切,音川。《說文》通也,穴也。《詩·召南》誰謂無牙,何以穿我屋。《前漢·食貨志》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註》本皆荒梗,始開通之,故言穿。又《增韻》委曲入也,鑽也,鑿也。《前漢·溝洫志》穿渠漑田。又《廣韻》孔也。《史記·鄧通傳》孝文夢欲上天,有一黃頭郞從後推之,上顧見其衣裻帶後穿。《後漢·耿恭傳》衣屨穿決。又國名。《爾雅·釋地八狄疏》六曰穿胷。又《本草》百穿,蜂房也。又《拾遺記》江東謂正月二十日爲天穿日,用紅縷繫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又《廣韻》尺絹切《集韻》《韻會》《
【野径】亦作“野逕”。村野小路。南朝梁沉约《宿东园》诗:“野径既盘紆,荒阡亦交互。”宋方岳《梦寻梅》诗:“野逕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清郝明龙《乙未》诗:“乘便小舠看钓去,偶来野径得花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