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功成雨藓斑,轩车日日扣松关

小巧功成雨藓斑,轩车日日扣松关

诗句读音
小巧功成雨藓斑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七刪
拼音: xiǎo qiǎogōngchéngyǔ|yùxiǎnbān
轩车日日扣松关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xuān chē4kòusōng guān

小巧功成雨藓斑,轩车日日扣松关释义

【小巧】小聪明;小技巧。《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建昌侯虑於堂前作鬭鸭栏,颇施小巧。”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高贵乡公博举品物,虽有小巧,用乖远大。”《北齐书·高隆之传》:“隆之性小巧,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或奬激之,恐变陛下风教。”明胡应麟《诗薮·杂编·闰馀中》:“高常侍诗有雄气,虽乏小巧,终是大才。”《红楼梦》第五十回:“寳玉又道:‘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黛玉写了,摇头説:‘小巧而已。’”2.

【功】《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公。《說文》以勞定國曰功。从力,工聲。《廣韻》功績也。《書·禹謨》九功惟敘。又自以爲功曰功之。《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又功,毛詩作公。《詩·小雅》以奏膚公。《註》功也。又《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謂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紅。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又《廣韻》漢複姓。《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又《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又叶居銀切,音巾。

【成】〔古文〕《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又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又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又

【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

【藓】《唐韻》息淺切,音癬。苔蘚也。《本草》屋遊,一名瓦蘚。又《述異記》苔草亦呼宣蘚。《韻會》蘚,垣衣。一曰白草名。

【斑】《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逋還切,音班。辬,或作斑。駮文也。《韻會》雜色曰斑。《禮·檀弓》貍首之斑然。又《韻補》叶連切。《曹植·七啓》形不抗首,骨不隱拳。批熊碎掌,拉虎摧斑。

【轩车】有屏障的车。古代大夫以上所乘。后亦泛指车。《庄子·让王》:“子贡乘大马,中紺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后汉书·刘盆子传》:“侠卿为制絳单衣,半头赤幘、直綦履,乘轩车大马。”唐沉佺期《岭表逢寒食》诗:“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清顾炎武《寄次耕》诗:“入雒乘轩车,中宵心有愠。”2.即楼车。《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轒輼、轩车,敢问守州十二者奈何?”孙诒让间诂:“此攻城轩车,未详其制。《左宣十五年传》云‘登诸楼车’,杜注云‘车上望櫓’。此轩车疑即楼车。”参见“楼车”。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扣】《唐韻》苦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切,音。擊也。《晉書·張華傳》吳郡臨平岸,出一石鼓,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爲魚形,扣之則鳴矣。又《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后切,音口。義同。又《說文》牽馬也。 本作。通作叩。

【松关】犹柴门。唐孟郊《退居》诗:“日暮静归时,幽幽扣松关。”清吴伟业《赠愿云师》诗:“故人扣松关,匡牀坐酬酢。”2.古关名。在阴山。元耶律楚材《过夏国新安县》诗:“昔年今日渡松关,车马崎嶇行路难。”原注:“西城阴山有松关。”元王恽《玉堂嘉话》卷四:“戈船飞渡,而天堑无凭;铁马长驱,而松关失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