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诗句 | 读音 |
---|---|
黄粉油衫寄郎主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huángfěnyóu shānjìláng zhǔ |
萧骚浪白云差池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xiāo sāolàngbái yúnchā chí |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释义
【黄】〔古文〕《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又縣名。《
【粉】《廣韻》方吻切《集韻》《韻會》《正韻》府吻切,分上聲。《篇海》米粉。《釋名》分也。硏米使分散也。《周禮·天官》修籩之實,糗餌粉餈。《註》豆屑也。又《說文》傅面者也。《韻會》古傅面亦用米粉。又染之爲紅粉,後乃燒鉛爲粉。《博物志》燒鉛成胡粉。《釋名》胡粉,胡餬也,脂和以塗面也。又《正韻》設采潤色謂之粉澤。又煆石爲白灰,塗牆壁曰粉。《白居易詩》文昌新入有光輝,紫界金牆白粉闈。《註》尙書省皆以粉圖壁,畫古賢列士,曰畫省,亦曰粉省。又《事文類聚》海粉母如墨魚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種海濵田內,色綠如荷包,海粉卽所
【油衫】即油衣。明宋濂《忠肃星吉公神道碑铭》:“帝幸太府,见公所为,条法精密,诸藏皆盈,有黄金束带之赐。时微雨,公立阶下,命侍臣取御服油衫加公身。”参见“油衣”。
【寄】《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又《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又寄生,草名。又寄居,小蟹名。
【郎主】1.旧时奴婢对主人的称呼。《宋书·王弘传》:“奴客与符伍交接,有所隐蔽,可以得知,是以罪及奴客。自是客身犯愆,非代郎主受罪也。”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续《西厢》者之才,去作《西厢》者止争一间……以彼之才,较之作《南西厢》者,岂特奴婢之于郎主,直帝王之视乞丐。”2.旧时妻妾对夫主的称呼。唐李贺《江楼曲》:“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清厉鹗《悼亡姬》诗之八:“郎主年年耐薄游,片帆望尽海西头。”3.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称君主。宋范成大《题张戡蕃马射猎图》诗:“阴山磧中射生虏,马逐箭飞如脱兔。
【萧骚】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五代齐己《小松》诗:“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宋欧阳修《呈元珍表臣》诗:“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郭沫若《长春集·遍地皆诗写不赢》诗:“树叶萧骚作响,微风吹送清香。”2.萧条凄凉。唐祖咏《晚泊金陵水亭》诗:“江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宋范成大《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清西泠酒民《蝶恋花·秋日湖上》词:“一片明湖歌舞旧,景色萧骚,恁处堪回首。”3.稀疏。宋陆游《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明张四维《双烈记·行游》:“桃腮柳眼
【浪】《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滄浪,水名。《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又康浪,水名。《廣輿記》在靑州臨湽。又浪浪,流貌。《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又聊浪,放蕩貌。《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又浶浪,驚擾貌。《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又博浪,地名。《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又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又莊浪,縣名,屬平凉府。又《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又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又謔浪,不敬也。《詩·邶
【白云】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唐苏颋《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蓬莱阁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2.黄帝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黄帝云师云名”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
【差池】1.差错。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每旬遗书我,竟岁无差池。”《水浒传》第八回:“令爱嫁事小人,已至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鲁迅《华盖集·我的“籍”和“系”》:“如果论史,就赞几句孔明,骂一通秦桧,这些是非也早已论定,学述一回决没有什么差池。”2.意外。唐李端《古别离》诗之一:“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郭沫若《屈原》第二幕:“万一有什么差池,责任是要落在你们的头上。”犹差劲,不行。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六章:“韩培生笑说:‘老年人就是差池喀,生宝他爹也扯腿。’”犹参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