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骚蓬响乾,晃荡窗光透
萧骚蓬响乾,晃荡窗光透释义
【萧骚】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五代齐己《小松》诗:“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宋欧阳修《呈元珍表臣》诗:“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郭沫若《长春集·遍地皆诗写不赢》诗:“树叶萧骚作响,微风吹送清香。”2.萧条凄凉。唐祖咏《晚泊金陵水亭》诗:“江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宋范成大《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清西泠酒民《蝶恋花·秋日湖上》词:“一片明湖歌舞旧,景色萧骚,恁处堪回首。”3.稀疏。宋陆游《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明张四维《双烈记·行游》:“桃腮柳眼
【蓬】《唐韻》《正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音髼。《詩·召南》彼茁者蓬。《荀子·勸學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禮·內則註》蓬,禦亂之草。又《詩·衞風》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註》亂也。又《詩·小雅》維柞之枝,其葉蓬蓬。《傳》盛貌。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妖星,一曰蓬星。又州名。《廣韻》周割巴州之伏虞郡立蓬州,因蓬山而名之。又姓。《正字通》漢蓬球,北海人。又《韻補》叶皮江切,音龎。《東方朔·七諫》滅規矩而不固兮,背繩墨之正方。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又《字彙補》蒲貢切,菶去聲。草水盛貌。 《集韻》籀文
【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又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晃荡】“晃盪”。闪烁不定貌。唐柳宗元《晋问》:“日出寒液,当空发耀,英精互绕,晃荡洞射。”宋苏轼《过宜宾见夷中乱山》诗:“朦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亦作“晃盪”。1.形容空旷高远,空荡荡。《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晋子夜冬歌》:“晃荡无四壁,严霜冻杀我。”宋苏轼《巫山》诗:“晃荡天宇高,崩腾江水沸。”2.摇曳;摇动。唐张说《山夜听钟》诗:“前声既舂容,后声復晃盪。”《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权勿用﹞左手掮着个被套,右手把个大布袖子晃荡晃荡。”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枪声炮声喊声像狂风在吼,摇得山脉直晃荡。”柳
【窗】〔古文〕《唐韻》楚江切《集韻》《韻會》初江切。與牕同。《說文》本作囪。在牆曰牖,在戸曰囪。或作窗。《釋名》窗,聰也。於外窺內爲聰明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四旁雨夾窗。《註》助戸爲明。亦作牕。又《集韻》《韻會》麤叢切,音怱。通孔也,竈突也。 《韻會》案集韻,麤叢切,類篇韻補俱同。或作牕。《鮑昭·玩月詩》蛾眉蔽珠櫳,玉鉤隔銷。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陶潛詩》有酒有酒,閒飮東牕。願言懷人,舟車靡從。則字合又於東韻收入。
【光】〔古文〕炗《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又《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又諡法,能紹前業曰光。又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又《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
【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切,偸去聲。《說文》跳也,過也。又《增韻》徹也,通也。又《廣韻》驚也。《揚子·方言》宋、衞、南楚凡相驚曰獡,或曰透。《註》皆驚貌。獡,音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