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雾忽为霜,寒蝉还罢响
诗句 | 读音 |
---|---|
寒蝉还罢响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hán chánhuán|háibà|ba|píxiǎng |
晓雾忽为霜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xiǎowùhūwéi|wèishuāng |
晓雾忽为霜,寒蝉还罢响释义
【寒蝉】一种。又称寒螿、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郑玄注:“寒蝉,寒蜩,谓蜺也。”孔颖达疏引郭璞云:“寒螿也,似蝉而小,青赤。”《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李善注:“蔡邕《月令章句》曰:‘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清赵翼《汪文端师殁已数月每欲一述衷情卒卒未暇也辍直枢曹闲居无事甫得和泪渍墨以诗哭之凡一千字》:“身原飞退鷁,情比噪寒蝉。”2.寒天的蝉。秋深天寒,蝉即不鸣,故常以遇事不敢讲话比作寒蝉。《后汉书·党锢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
【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又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晓】《唐韻》呼皛切《集韻》《韻會》《正韻》馨鳥切,囂上聲。《說文》明也。《玉篇》曙也。又《揚子·方言》知也。《史記·西南夷傳》指曉南越。又《前漢·元后傳》末曉大將軍。《註》曉,猶白也。又《揚子·方言》遇也。又嬴也。又《博雅》說也。又快也。又《玉篇》慧也。
【雾】《廣韻》《韻會》亡遇切,音務。《爾雅·釋天》地氣發,天不應,曰霧。霧謂之晦。《註》言晦冥。《釋名》霧,冒也,氣蒙亂覆冒物也。《廣韻》元命包曰:隂陽亂爲霧。《禮·月令》氛霧冥冥。《玉篇》本作霿。《廣韻》同霚。《集韻》同雺。又《集韻》謨蓬切,音蒙。又蒙弄切,音幪。又莫鳳切,音夢。義同。
【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又《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註》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又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又《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又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又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又姓。明有忽忠,忽明。又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又仲忽,人名。《前漢·古今
【霜】《唐韻》所莊切《集韻》《韻會》《正韻》師莊切,音驦。《玉篇》露凝也。《釋名》其氣慘毒,物皆喪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隂氣勝,則凝爲霜雪。《易·坤卦》履霜堅冰至。《詩·秦風》白露爲霜。又《字彙補》國名。《西域記》屈霜國。又姓。見《姓苑》。又《正字通》歷年曰霜。《李白詩》陛下之壽三千霜。又《集韻》《類篇》色壯切,音孀。隕霜,殺物也。或作灀。《潘岳·馬汧督誄》馬生爰發,在險彌亮。精貫白日,猛烈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