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茅屋土山前,翁媪关门去获田
诗句 | 读音 |
---|---|
翁媪关门去获田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wēng ǎoguān ménqùhuò |
萧萧茅屋土山前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xiāo xiāomáowūtǔ shānqián |
萧萧茅屋土山前,翁媪关门去获田释义
【翁媪】老翁与老妇的并称。亦指年老的父母。《梁书·武帝纪上》:“遂使阉尹有翁媪之称,高安有法尧之旨。”宋陆游《道上见村民聚饮》诗:“家家了租税,春酒寿翁媪。”《人民文学》1976年第9期:“阴险狡猾的白骨精,先是变成天真的少女,后又扮做可怜的翁媪。”
【关门】上的门。《周礼·地官·司关》:“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无关门之征者,出入关门无租税。”唐岑参《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赞府赴选》诗:“客舍草新出,关门花欲飞。”《明史·袁崇焕传》:“已,承宗镇关门,益倚崇焕。”2.把门关起来。汉王褒《僮约》:“已而盖藏,关门塞竇。”宋苏轼《北寺》诗:“畏虎关门早,无村得米迟。”《新华月报》1979年第3期:“这时天色已晚,商店早关门了。”3.特指人体的器官,肾。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然大肠之不固,仍责在胃,关门之不紧,仍责在脾。”晋皇甫谧《针灸甲
【去】《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
【获】《唐韻》胡伯切《集韻》《韻會》胡陌切,音韄。《說文》獵所獲也。《周禮·夏官·射人》三獲。《釋文》劉音胡伯反。又《集韻》獸名。又《集韻》亦姓。又《廣韻》胡麥切,音畫。得也。《書·太甲》弗慮胡獲。《詩·小雅》笑語卒獲。《傳》獲,得時也。又《爾雅·釋詁》馘,穧,獲也。《註》獲賊耳爲馘,獲禾爲穧。《詩·秦風》舍拔則獲。又《小雅》執訊獲醜。又《廣韻》臧獲。《方言》云:荆淮海岱雜齊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又門名。《左傳·昭二十年》公孟有事于蓋獲之門外。《註》蓋獲,衞郭門。又回獲,縣名。屬北地郡。見《前漢·地理志》。
【萧萧】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唐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宋王安石《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杨子畏,居于泗水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2.萧条
【茅】《唐韻》莫交切《韻會》謨交切,音貓。《說文》管也。《易·泰卦》拔茅連茹。《詩·召南》白茅包之。《書·禹貢》包匭菁茅。《蔡邕·獨斷》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時楚以茅爲旌識。又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又享名。《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又門名。《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又山名。《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又姓。《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又《韻補》迷侯切
【屋】〔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谷切,音沃。《說文》居也。从尸,尸所主也。一曰尸象屋形,从至,至所至止也。《風俗通》止也。《集韻》具也。《玉篇》居也,舍也。《詩·秦風》在其板屋。《周禮·地官》考夫屋。《註》夫三爲屋,屋三爲井,出地貢者,三三相任。又田不耕者,出屋粟。又車蓋也。《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圍漢王滎陽,紀信誑楚,乗黃屋車,傅左纛。又夏屋,大俎也。《詩·秦風》於我乎,夏屋渠渠。《註》夏,大也。渠渠,俎深廣貌。又《禮·雜記》諸侯素錦以爲屋,士輤葦席以爲屋。《註》小帳覆棺者。又地名。《春秋·隱八
【土山】成的小山。汉司马相如《哀二世赋》:“东驰土山兮,北揭石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绍(袁绍)復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晋葛洪《抱朴子·崇教》:“民力竭於功役,储蓄靡於不急;起土山以准嵩霍,决渠水以象九河。”《红楼梦》第二四回:“明日有人带花儿匠来种树,叫你们严紧些,衣裳裙子别混晒混晾的,那土山上都拦着围幕,可别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