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骕骦鸣,熠熠湛卢光

萧萧骕骦鸣,熠熠湛卢光

诗句读音
熠熠湛卢光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yì yìzhàn lúguāng
萧萧骕骦鸣平仄:平 平 平
拼音: xiāo xiāosù shuāngmíng

萧萧骕骦鸣,熠熠湛卢光释义

【熠熠】貌;闪烁貌。三国魏阮籍《清思赋》:“色熠熠以流烂兮,纷杂错以葳蕤。”唐白居易《宣州试射中正鹄赋》:“银鏑急飞,不夜而流星熠熠。”明袁宏道《刘都谏致酒一瓮》诗:“斜日射阶雪,熠熠金沙动。”王西彦《乡下朋友》:“刀刺般凸出的砂石,在猛烈的阳光之下,熠熠发光。”典

【湛卢】1.古代宝剑名。传为春秋时欧冶子所铸。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2.泛指宝剑。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三二:“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郑泽《登楼叹》诗:“何当淬我湛卢剑,乘风涛兮斩长鲸。”3.山名。亦写作“湛炉”。在今福建省松溪县,相传为欧冶子铸剑之处。

【光】〔古文〕炗《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又《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又諡法,能紹前業曰光。又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又《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

【萧萧】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唐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宋王安石《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杨子畏,居于泗水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2.萧条

【骕骦】騻”。良马名。《后汉书·马融传》:“登于疏鏤之金路,六驌騻之玄龙。”李贤注:“驌騻,马名。《左传》云,唐成公有两驌騻马。”今本《左传》作“肃爽”。《晋书·郭璞传》:“昆吾挺锋,驌驦轩髦。”唐杜甫《秦州杂诗》之五:“闻説真龙种,仍残老驌驦。”程善之《古意》诗:“羽林孤儿骑上头,驌驦宝马吉光裘。”

【鸣】《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又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又《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又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又姓。出《姓苑》。又《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