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畏忌,率于宪章

小心畏忌,率于宪章

诗句读音
率于宪章平仄:仄 平 仄 平
拼音: shuài|lǜyúxiàn zhāng
小心畏忌平仄:仄 平 仄 仄
拼音: xiǎo xīnwèi jì

小心畏忌,率于宪章释义

【率】〔古文〕卛《廣韻》所律切《集韻》《韻會》《正韻》朔律切,音蟀。《說文》捕鳥畢也。象絲罔,上下其竿柄也。又《玉篇》遵也。《廣韻》循也。《書·太甲》率乃祖攸行。《詩·大雅》率西水滸。《註》循也。又《廣韻》領也,將也。《左傳·宣十二年》率師以來,惟敵是求。又《襄十年》牽率老夫,以至於此。又《廣韻》用也,行也。又《集韻》從也,自也。又《增韻》皆也,大略也。《前漢·宣帝紀》率常在下杜。《註》總計之說也。下杜,地名。《梁書·王僧儒傳》齊學士刻燭爲詩,四韻則刻一寸。以此爲率。又《增韻》募也。又率先也。《晉書·顧榮傳》榮

【于】《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又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又《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又《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又《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又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又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又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又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

【宪章】1.典章制度。《后汉书·袁绍传》:“触情放慝,不顾宪章。”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朝廷宪章,军旅誓誥,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唐吴兢《贞观政要·论赦令》:“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明汤显祖《南柯记·荐佐》:“庶使臣政绩有闻,宪章无紊。”2.引申指法度。唐李白《古风》之一:“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王琦注:“宪章,谓诗之法度。”3.效法。《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宋苏轼《集英殿春宴教坊词·教坊致语》:“宪章六圣之典謨,斟酌百王之礼乐。”《明史·蒋德璟传》:

【小心】;顾虑。《诗·小雅·正月》:“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国语·晋语一》:“其为人也,小心精洁。”韦昭注:“小心,多畏忌。”《儒林外史》第三回:“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2.谨慎;留神。《礼记·表记》:“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宋文天祥《<集杜诗·徐榛>序》:“以笔札典机密,小心可信。”《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説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亲查

【畏忌】1.畏惧顾忌。《诗·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高亨注:“畏忌,畏惧顾忌。”《汉书·杜周传》:“﹝翟方进﹞排挤英俊,託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宋苏辙《唐论》:“天子之大臣有所畏忌而内患不作。”沙汀《淘金记》二五:“吴监的声名、魔力,以及他的接近官府,她又早知道的,对他更加畏忌。”2.犹谨慎。《仪礼·士虞礼》:“孝子某孝显相,夙兴夜处,小心畏忌,不惰其身。”汉张衡《陈事疏》:“恭俭畏忌,必蒙祉祚。”3.厌恶。《史记·五帝本纪》:“朕畏忌谗説殄伪。”张守节正义:“言畏恶利口谗説之人,兼殄絶姦伪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