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月衣冠净,春风俎豆馨
诗句 | 读音 |
---|---|
晓月衣冠净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xiǎo yuèyì guānjìng|chēng |
春风俎豆馨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五青 拼音: chūn fēngzǔ dòuxīn |
晓月衣冠净,春风俎豆馨释义
【晓月】拂晓的残月。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唐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诗:“哀碪擣秋色,晓月啼寒螿。”宋柳永《殢人娇》词:“晓月将沉,征驂已鞴。愁肠乱,又还分袂。”曹禺《原野》第三幕:“左半个天悬着半轮晓月,如同一张薄纸。”
【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管子·形势》:“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史记·孔子世家》:“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餘年不絶。”2.泛指衣着,穿戴。唐牛僧孺《玄怪录·元无有》:“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明钱澄之《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颇羡村翁古,衣冠似汉年。”徐迟《入峡记》:“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3.专指礼服。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记青州府中学堂(二)》:“我穿了素服,没有衣冠,有所不便。
【净】《唐韻》楚耕切《集韻》初耕切,音琤。冷貌。
【春风】春天的风。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唐元稹《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张天翼《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2.喻恩泽。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清钱谦益《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3.喻融和的气氛。陶行知《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春风化雨”。5.形容喜
【俎豆】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汉班固《东都赋》:“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张英死后之荣》:“又赐文端祠联云:风度犹存,典礼焕千秋俎豆;师模如在,忠忱垂奕叶箕裘。”2.谓祭祀,奉祀。《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庄子·庚桑楚》:“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唐柳宗元《游黄溪记》:“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3.引申指崇奉。清沉涛《交翠轩笔记》卷二:“真可为俎豆歷下者下一鍼砭。”
【馨】《廣韻》呼切《集韻》《韻會》《正韻》醯經切,音。《玉篇》香遠聞也。《書·酒誥》黍稷非馨,明德維馨。《詩·大雅》爾殽旣馨。又《周頌》有椒其馨。《楚辭·九歌》折芳馨兮遺所思。《韓愈·答張徹詩》寒狖酸骨怨,怪花醉馨。又《集韻》虛映切,音釁。晉人以爲語助。《晉書·王衍傳》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世說新語》王朗之雪中詣王螭,持其臂。螭曰:冷如鬼手馨,强來捉人臂。《通雅》寧寧馨,此呼語辭,今讀能亨,亦云那,向有平去二音,可平可仄,古人多假借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