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斂香尘,山川发华滋

小雨斂香尘,山川发华滋

诗句读音
小雨斂香尘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xiǎo yǔxiāng chén
山川发华滋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shān chuān1|4huá zī

小雨斂香尘,山川发华滋释义

【香尘】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语出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石崇﹞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牀上,使所爱者践之。”唐沉佺期《洛阳道》诗:“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宋柳永《柳初新》词:“徧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寳鞍骄马。”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若不是衬残红芳逕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明唐寅《题<梦草图>为陆勋杰》诗:“池塘春涨碧溶溶,醉卧香尘浅草中。”2.佛教语。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一。《三藏法数·六尘》:“三,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份所有香等,是名香尘。”汉

【山川】河。《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唐沉佺期《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汉家城闕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过几省,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陈毅《重过三峡》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2.借指景色。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孔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

【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

【华滋】1.形容枝叶繁茂。《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緑叶发华滋。”宋王安石《今日非昨日》诗:“仰看青青叶,亦復少华滋。”清方文《送三兄仁植先生应召北上》诗之四:“受气本不殊,华滋有先后。”2.润泽。唐李白《大猎赋》:“诞金德之淳精兮,漱玉露之华滋。”明刘基《述志赋》:“漱飞泉之华滋兮,浥灝露之醇英。”3.形容容色丰美滋润。唐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二:“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郑泽《赠钝根游海上》诗:“归期準如燕,颜色当华滋。”4.比喻优美的文辞。清吴定《祭家蕙川文》:“子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