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

诗句读音
小雨迎藜杖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xiǎo yǔyínglí zhàng
微风入葛巾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wēi fēngrùgé jīn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释义

【迎】《唐韻》語京切《集韻》魚京切《韻會》疑京切,音。《說文》逢也。《增韻》逆也,迓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曰迎。《淮南子·覽訓》不將不迎。《註》將,送也。迎,接也。不隨物而往,不先物而動也。又逆數也。《史記·五帝紀》迎日推策。《註》逆數之也。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又《廣韻》魚敬切《集韻》《韻會》《正韻》魚慶切,去聲。《正韻》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詩·大雅》親迎于渭。又叶吾郞切,音昂。《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使工占之,所言盡當。又叶元具切,音遇。《屈原

【藜杖】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晋书·山涛传》:“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明徐复祚《投梭记·叙饮》:“藜杖西山且挟书,蹉跎光景徂。”陈毅《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诗:“延水波涛翻骇浪,一灯藜杖送人归。”典

【微风】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汉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宋范成大《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清刘纯熙《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唐杜甫《杜鹃行》:“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遗”。

【入】《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又《廣韻》納也,得也。又《增韻》沒也。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漢典考證:〔《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考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復著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魏文帝善弹棋,不復用指,第以手巾角拂之,有客自谓絶艺,及召见,但低首以葛巾角拂之,文帝不能及也。”清孙枝蔚《挽金坤生》诗:“翁死何瀟洒,犹能正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