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虽可畏,清风非穆如

夏日虽可畏,清风非穆如

诗句读音
清风非穆如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qīng fēngfēimù rú
夏日虽可畏平仄:仄 仄 平 仄 仄
拼音: xià rìsuīkě wèi

夏日虽可畏,清风非穆如释义

【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诗·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毛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唐杜甫《四松》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紈扇罗衫,剖瓜解暑。”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三:“清风朗日的春早,莫斯科天色已经非常和快。”2.清惠的风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薛综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晋夏侯湛《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宋苏辙《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於安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

【穆如】貌。汉扬雄《法言·渊骞》:“观其行者穆如也。”晋葛洪《抱朴子·诘鲍》:“明辟莅物,良宰匠世,设官分职,宇宙穆如也。”宋苏轼《快哉此风赋》:“穆如其来,既偃小人之德;颯然而至,岂独大王之雄。”参见“穆如清风”。典

【夏日】夏天。《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史记·李斯列传》:“冬日鹿裘,夏日葛衣。”《晋书·吴猛传》:“﹝猛﹞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驱蚊,惧其去己而噬亲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小猎犬》:“八座某公,未第时,夏日常昼卧。”2.夏昼。南朝宋谢灵运《道路忆山中》诗:“不怨秋夕长,常苦夏日短。”唐元稹《遣兴诗》之二:“莫厌夏日长,莫愁冬日短。”3.夏天的太阳。北周庾信《小园赋》:“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唐王贞白《雨后从陶郎中登庾楼》诗:“庾楼逢霽色,夏日欲西曛。”4.比喻态度严厉。语本

【虽】〔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又《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又《玉篇》推也。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漢典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

【可畏】畏惧。《书·大禹谟》:“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孔颖达疏:“言君可畏者岂非民乎?”《左传·文公七年》“夏日之日也”晋杜预注:“夏日可畏。”唐韩愈《寄三学士》诗:“颶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孙文定》:“目睢盱可畏。”2.令人敬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仙乐隐隐以引前,天女依依而后送,一道光明可畏。”宋曾巩《王无咎字序》:“补之明经术,为古文辞,其材卓然可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