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谪连城宝,惊疑照席珍

瑕谪连城宝,惊疑照席珍

诗句读音
瑕谪连城宝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xiázhélián chéng bǎo
惊疑照席珍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jīngyí|nǐzhàoxí zhēn

瑕谪连城宝,惊疑照席珍释义

【瑕】《唐韻》乎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遐。《說文》玉小赤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註》赤瑕,赤玉也。又玉玷也。《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禮·聘義》瑕不揜瑜。《註》瑕,玉之病也。又過也。《詩·大雅》烈假不瑕。《註》烈,光,假,大,瑕,過也。《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註》不以汝爲罪釁也。又《博雅》瑕,裂也。又遠也。《詩·衞風》不瑕有害。《傳》瑕,遠也。《箋》瑕,猶過也。又《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乗瑕則神。《註》瑕,謂虛脆也。又《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謂之瑕

【谪】《唐韻》《集韻》《韻會》陟革切,音摘。與讁同。《廣雅》責也。《玉篇》咎也,罪也,過也,怒也。《類篇》罰也。《左傳·成十七年》國子謫我。《註》譴責也。《史記·申屠嘉傳》議以謫罰,侵削諸侯。《前漢·武帝紀》天漢元年,發謫戍,屯五原。《老子·道德經》善言無瑕謫。又變氣也。《左傳·昭三十一年》日始有謫。又《玉篇》治革切《集韻》士革切,音賾。《揚子·方言》怒也。《註》相責怒也。又《集韻》丁歷切,音的。亦罰也。又叶竹棘切,音陟。《柳宗元·懲咎賦》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惟罪大而寵厚兮,宜夫重仍乎禍謫。 《說文》

【连城宝】珍贵的宝物。晋葛洪《抱朴子·广譬》:“连城之宝,非贫寒所能市也;高世之器,非浅俗所能识也。”唐元稹《赋得玉卮无当》:“共惜连城宝,翻成无当卮。”元刘因《和陶·和饮酒》:“指授种艺方,如获连城宝。”参见“连城璧”。汉

【惊】《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驚)《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又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疑】〔古文〕《唐韻》語其切《集韻》魚其切《韻會》凝其切,音宜。惑也。《廣韻》不定也。《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禮·坊記》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爲民坊者也。《疏》疑謂是非不決,當用禮以章明之。又度也。《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註》疑,度也,不可預度君之面位,邪立嚮之。又《廣韻》恐也。又《增韻》似也,嫌也。又《爾雅·釋言》戾也。又山名。《淮南子·原道訓》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註》九疑,山名也。在蒼梧。又神名。《山海經》符惕之山,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

【席珍】亦称“席上珍”。《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坐席上的珍宝。比喻儒者美善的才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木鐸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方成天下士,岂伊席上珍。”唐杜甫《赠王侍御》诗:“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清钱谦益《酬德水见赠》诗:“惭无席上珍,视彼櫝中毁。”程善之《革命后感事》诗:“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燕臺。”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