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草含愁碧,芊绵南浦滨

细草含愁碧,芊绵南浦滨

诗句读音
细草含愁碧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入二十二昔
拼音: xì3hán chóubì
芊绵南浦滨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qiān miánnán pǔbīn

细草含愁碧,芊绵南浦滨释义

【细】《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音壻。《說文》作。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又《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含愁】。《管子·宙合》:“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阳也。故愁其治言,含愁而藏之也。”唐沉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九章:“静子似渐释其悲梗,尚復含愁注视海上波光。”

【碧】《廣韻》彼役切《集韻》兵役切《韻會》兵亦切,音筆。《說文》石之靑美者。《山海經》高山多靑碧。《郭註》亦玉類也。今會稽縣東山出碧。《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註》崐崘山有碧樹。《張衡·南都賦》綠碧紫英。《註》碧有縹碧,有綠碧。又《增韻》碧,深靑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又《韻會》竹書紀年: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又《度人經·碧落註》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云碧落。又姓。明洪武中訓導碧潭。

【芊绵】緜”。1.草木茂盛貌。南朝梁元帝《郢州晋安寺碑铭》:“凤凰之岭,芊绵映色。”宋欧阳修《蝶恋花》词:“独倚栏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明无名氏《四贤记·赴选》:“逐秋风麋鹿群游,含夕照草树芊绵。”清梁清标《辘轳金井》词:“暖云如粉草芊緜,画阁晓妆时节。”2.绵延不绝貌。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孤岸竦秀,长洲芊绵。”宋王安石《和农具诗·牧笛》:“芊绵杳靄间,落日一横吹。”《花月痕》第六回:“小岑、剑秋陪着荷生下船,一会荡入水心,遥望着旷远芊绵,水烟凝碧。”张天民《创业》第四章:“无名地,没有人烟,没

【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王逸注:“愿河伯送己南至江之涯。”南朝梁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李贺《黄头郎》诗:“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王琦注引曾益曰:“南浦,送别之地。”清曹寅《登署楼适培山至用东坡真州诗韵同赋》:“西风晴十日,南浦别经年。”2.词牌名。唐《教坊记》有《南浦子》曲,宋词则借旧曲名另制新调。双调,分一百零二字平韵及一百零五字仄韵两体。宋人多填仄韵词。参阅《词谱·南浦》。3.地名

【滨】〔古文〕《唐韻》必鄰切《集韻》《韻會》《正韻》民切,音賓。水際也。《書·禹貢》海濱廣斥。又地近亦曰濱。《史記·貨殖傳》鄒魯濱洙泗。又《韻會》毗賓切。與頻通。《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箋》頻作濱,厓也。又《韻補》叶眠切,音邊。《蘇轍詩》送我出重嶺,長揖淸江濱。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頃田。 《集韻》或作瀕。漢典考證:〔古文〕 謹按古涉字,中从三。今濱下引古文字,應照古涉字改偏旁爲。 考證:〔古文〕 謹按古涉字,中从三。今濱下引古文字,應照古涉字改偏旁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