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柳遥遥,北寺江漫漫
西城柳遥遥,北寺江漫漫释义
【北寺】监狱名。《后汉书·陈敬王刘羡传》:“﹝灵帝﹞詔槛车传送愔、迁诣北寺詔狱。”《南史·王融传》:“融被收,朋友部曲,参问北寺,相继於道。”清吴伟业《后东皋草堂歌》诗:“白社青山旧居在,黄门北寺捕车来。”参见“北寺狱”。2.大理寺的别称。唐苏颋《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北寺邻玄闕,南城写翠微。”唐陈子昂《为陈舍人让官表》:“非有君子瑚璉之材,通儒青紫之秀,已得评刑北寺,执宪南臺。鷞鳩之政无闻,驄马之荣已极。”3.指寺院位置在北者。宋苏轼《仙游潭》诗自注:“潭上有寺二。一在潭北,循黑水而上,为东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
【漫漫】貌。《管子·四时》:“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尹知章注:“漫漫,旷远貌。”汉刘向《九叹·忧苦》:“山修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宋范成大《题山水横看》诗之一:“烟山漠漠水漫漫,老柳知秋渡口寒。”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六场:“长路漫漫北风紧,带锁配枷实难行。”2.长貌;久貌。《后汉书·蔡邕传》“宁子有清商之歌,百里有豢牛之事”李贤注引《三齐记》载宁戚歌曰:“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晋潘岳《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曹禺《北
【西】〔古文〕《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又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又《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
【城】《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
【柳】〔古文〕丣《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九切,留上聲。《說文》小楊也。本作桺。从木丣聲。《埤雅》柔脆易生,與楊同類。縱橫顚倒植之皆生。又柳谷,日入處。《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徐廣云:柳谷。《宋祁筆記》古文卯本柳字,後借爲辰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爲西北之北。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以卯爲昧,訓北曰:北,猶別也。又星名。《爾雅·釋天》咮謂之柳。又車也。服虔曰:東郡謂廣轍車爲柳。李奇曰:大牛車爲柳。鄧展曰:喪車爲柳。又《爾雅·釋樂》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又侯國名。《前漢·地理志》屬渤
【遥】〔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謠。《說文》遠也。《禮·王制》千里而遙。《左傳·昭二十五年》遠哉遙遙。又逍遙,徜徉也。互詳逍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