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郏亶秘校见访於锺山之庐

谢郏亶秘校见访於锺山之庐

朝代: | 作者:王安石 | 诗词类型:宋诗

谢郏亶秘校见访於锺山之庐原文

误有声名只自惭,烦君跋马过茅檐。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世事何时逢坦荡,人情随分值猜嫌。谁能胸臆无尘滓,使我相从久未厌。

谢郏亶秘校见访於锺山之庐作者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出知江宁府。八年,再相,次年复罢。十年(1077)封舒国… 王安石详细介绍

谢郏亶秘校见访於锺山之庐原文及翻译赏析

【贫非病】孔子弟子原宪居鲁而贫,子贡轩车大马而见之。“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见《庄子·让王》。后因以“贫非病”作安贫乐道之典。宋陆游《题庵壁》诗:“身存但倚贫非病,齿落方惭…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