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家事多难,所至那得停
诗句 | 读音 |
---|---|
所至那得停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五青 拼音: suǒzhìnà|nǎ|nèi|nādé|děi|detíng |
携家事多难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xiéjiā shìduō nàn |
携家事多难,所至那得停释义
【所】〔古文〕《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數上聲。《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又處所。《詩·鄭風》獻于公所。又《商頌》及爾斯所。又《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又《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又《召誥》王敬作所。又語辭。《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又誓辭。《論語》予所否者。《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又指物之辭。《禮·檀弓》其高可隱也。《註》謂高四尺所。《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註》幾所,猶幾許也。《
【至】〔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音摯。《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註》至,來也。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又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註》至謂至極也。又《繫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註》至極之人。又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停】《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廷。行中止也。《釋名》停,定也。定於所在也。《王弼易傳》八卦復位,六爻遷次,周而復始,上下不停。又《關尹子·八籌篇》草木俄茁茁,俄停停。《註》停停,樸遬不長也。又叶徒當切,音唐。《韓愈·贈張籍詩》從喪期至洛,還走不及停。假道經盟津,出入行澗岡。 《復古編》本作亭,後人又別作停。
【携】俗攜字。(攜)《唐韻》戸圭切《集韻》懸圭切,音畦。《說文》提也。《六書故》縣持也。《書·立政》左右攜僕。《註》攜持僕御之人。《詩·大雅》如取如攜。《疏》物在地上,手舉攜之。《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註》提攜,謂牽將行。又離也。《左傳·僖七年》招攜以禮。《周語》節度不攜。又連也。《前漢·天文志》杓攜龍角。《註》杓,斗柄也。又姓。見《姓苑》。或省作。俗作携擕,非。
【家事】1.古代指大夫家族内部的事务,后渐渐用以泛指家庭事务。《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於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晋国无隐情,其祝史陈信於鬼神无愧辞。’”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碑》:“遭太夫人忧,苫草坟塋,以终灰燧,形骸毁瘠,逾於丧礼。年十有五,始干家事。”《红楼梦》第八四回:“必要女婿过门,赘在他家,给他料理些家事。”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三:“乐华除每日帮母亲料理家事外,只用书册消遣。”2.家庭情况;家境。晋干宝《搜神记》卷三:“球乃迹访其家事,先世曾伐大树,得蛇杀之,女
【多难】众多难成之事;很多困难。《诗·周颂·访落》:“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郑玄笺:“多,众也。我小子耳,未任统理国家众难成之事……难成之事,谓诸政有业未平者。”《老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犹多故;多患难。《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郑玄笺:“我又会於辛苦,遇三监及淮夷之难也。”《左传·昭公四年》:“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杜预注:“多篡弑之难。”《礼记·檀弓上》:“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孔颖达疏:“国家多有危难。”《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繇长子基,字敬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