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盘独出,空想咸阳,故宫落月
诗句 | 读音 |
---|---|
故宫落月 | 平仄:仄 平 仄 仄 韵脚:入十月 拼音: gù gōnglà|luò|làoyuè |
空想咸阳 |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kōng xiǎngxián yáng |
携盘独出 | 平仄:平 平 平 平 韵脚:去六至 拼音: xiépándúchū |
携盘独出,空想咸阳,故宫落月释义
【故宫】旧时的宫殿。《汉书·食货志下》:“公卿白议封禪事,而郡国皆豫治道,修缮故宫。”元傅若金《奉送达兼善御史赴河南宪佥十二韵》:“白日明高岳,黄河绕故宫。”柳亚子《题芷畦燕游续草》诗:“故宫铜狄西风泪,不为蛮夷大长流。”2.指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由大小不同的数十个院落组成,四周围有城墙,称“紫禁城”。主要建筑分外朝与内庭两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为中心,内庭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和御花园等。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落】《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又《爾雅·釋詁》落,始也。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又《博雅》居也。《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又蕃籬曰虎落。《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又廢也。《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又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空想】思念。宋卢祖皋《水龙吟·酴醿》词:“对枕幃空想,东牀旧梦,带将离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既然舍人已有了亲事,老身去回覆了小娘子,省得他牵肠掛肚,空想坏了。”清孙致弥《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龙虎亲军三十万,登坛空想霍嫖姚。”2.不切实际的想法;幻想。唐包佶《祀雨师乐章·送神》:“跪拜临坛结空想,年年应节候油云。”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是革命的现实主义者,绝不作空想。”曹禺《雷雨》第一幕:“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他的脸色通红,眼睛欣喜地闪动着。”3.佛教语。即
【咸阳】桧。《战国策·秦策四》载,齐、韩、魏攻秦,昭王割三城以求和,且曰:“寧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南宋丞相秦桧割地媚金以求偏安,事类昭王。秦都咸阳而桧姓秦,故时人以“咸阳”称之。宋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李光﹞每言秦氏(秦檜),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於色辞。”清唐孙华《题吴长卿先生宋相谱册子》诗:“妆点钱唐作汴州,君臣燕喜竟忘讎。咸阳巧为金源计,良将先教死杜邮。”原注:“秦檜当国,人不敢斥言,皆呼为咸阳。”典
【携】俗攜字。(攜)《唐韻》戸圭切《集韻》懸圭切,音畦。《說文》提也。《六書故》縣持也。《書·立政》左右攜僕。《註》攜持僕御之人。《詩·大雅》如取如攜。《疏》物在地上,手舉攜之。《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註》提攜,謂牽將行。又離也。《左傳·僖七年》招攜以禮。《周語》節度不攜。又連也。《前漢·天文志》杓攜龍角。《註》杓,斗柄也。又姓。見《姓苑》。或省作。俗作携擕,非。
【独】《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犢。《說文》犬相得而。从犬蜀聲。羊爲羣,犬爲獨也。又獸名。《埤雅》顏從曰:獨一叫而猨散,鼉一鳴而龜伏。或曰鼉鳴夜,獨叫曉。獨,猨類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謂之獨猨。蓋猨性羣,獨性特,猨鳴三,獨叫一,是以謂之獨也。又獨,獸名。詳前字註。又《廣韻》單獨。《詩·小雅》哀此惸獨。《傳》獨,單也。《又》念我獨兮。《爾雅·釋山》獨者蜀。《疏》蟲之孤獨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揚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謂之獨。又山名。《山海經》獨山,多金玉美石。又《廣韻》複姓有獨
【出】《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又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又《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又《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又《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又《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又叶敕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