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嫋嫋欲昏黄,草木萧萧绿翅凉

西风嫋嫋欲昏黄,草木萧萧绿翅凉

诗句读音
西风嫋嫋欲昏黄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xī fēngyùhūn huáng
草木萧萧绿翅凉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3mùxiāo xiāolǜ|lùchìliáng|liàng

西风嫋嫋欲昏黄,草木萧萧绿翅凉释义

【西风】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唐李白《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清陈维崧《百字令·送周求卓之任荥阳》词:“西风夕照,老鸦啼上枯树。”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贺敬之《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

【欲】《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

【昏黄】黄昏。唐李颀《古从军》诗:“白日登山望烽火,昏黄饮马傍交河。”宋王观《临江仙》词:“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此树朝开暮合,每至昏黄,枝叶互相交结,是名合欢。”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天问》:“它到底走了多少里程,从清早直到昏黄?”2.暗淡模糊的黄色。唐韩偓《曲江晚思》诗:“水冷鷺鷥立,烟月愁昏黄。”明汪道昆《洛水悲》:“空山晚翠,古渡昏黄,日云暮矣。”清龚自珍《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楼外月昏黄,口脂闻暗香。”叶圣陶《线下·潘先生在难中》:“电灯亮了一会了,

【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卜切,音沐。《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徐鍇曰》屮者,木始申坼也,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白虎通》木之爲言觸也。《玉篇》燧人氏鑽出火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易·說卦傳》爲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卽順之謂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則爲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木,柷敔也。又質樸。《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彊,不和柔貌。《前漢·周勃傳》

【萧萧】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唐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宋王安石《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杨子畏,居于泗水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2.萧条

【绿】《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又《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翅】《集韻》翄,亦書作翅。又《正韻》式至切,音試。同啻。《孟子》奚翅食重。《莊子·大宗師》陰陽于人,不翅于父母。又《正韻》申之切,音詩。不翅猶言不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