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朝代:宋朝 | 作者:司马光 | 诗词类型: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原文

【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注释版

宝髻(jì)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xù)游丝无定。
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铅华:铅粉、脂粉。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shēng)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争如:怎如、倒不如。

参考资料:

1、陆林编注 .宋词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48-49 .
2、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37 .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译文版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飞絮和游丝一样,飘忽不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此番一见不如不见,有情不如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挂,四处无声。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拼音版

【xī jiāng yuè 】

【西江月】

bǎo jì sōng sōng wǎn jiù ,qiān huá dàn dàn zhuāng chéng 。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qīng yān cuì wù zhào qīng yíng 。fēi xù yóu sī wú dìng 。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xiàng jiàn zhēng rú bú jiàn ,yǒu qíng hé sì wú qíng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shēng gē sàn hòu jiǔ chū xǐng 。shēn yuàn yuè xié rén jìng 。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作者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元年(1038)进士,签判武成军,累迁大理寺丞、起居舍人。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之中知谏院。神宗初,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反对与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后闲居洛阳,专修《资治通鉴》。哲宗立,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在相位八月而卒,年六十八,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宋史》有传。其著作主要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另… 司马光详细介绍婉约, 宴会, 思念, 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