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诗句读音
西陆蝉声唱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四十一漾
拼音: xī lùchánshēngchàng
南冠客思深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拼音: nán guānkè sīshēn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释义

【西陆】阳运行在西方七宿的区域。《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覿而出之。”参见“东陆”。2.指秋天。《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李善注引司马彪《续汉书》:“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秋。”

【蝉】《唐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禪。《揚子·方言》蟬,楚謂之蜩。《古今注》齊王后忿死,尸變爲蟬。登庭時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曰齊女也。《大戴禮》蟬飮而不食。《酉陽雜俎》蟬未蛻時名復育。《蠡海集》蟬近陽,依于木,以隂而爲聲。又《後漢·輿服志》侍中中常侍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古今注》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煥。蟬,取其淸虛識變也。又蟬嫣,連也。《前漢·揚雄傳》有周氏之蟬嫣兮,或鼻祖于汾隅。又《揚子·方言》蟬,毒也。又車名。《鹽鐵論》推車之蟬攫,負子之敎也。《註》許愼曰:蟬攫,車類也。又人名。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

【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亮切,音厰。《說文》導也。《玉篇》禮記曰:一唱而三歎。○按《樂記》今本作倡。又《廣韻》發歌也。《廣韻》亦作誯。《集韻》亦作昌。

【南冠】时楚人之冠。后泛指南方人之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於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縶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国语·周语中》:“陈灵公与孔寧、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韦昭注:“南冠,楚冠也。”柳亚子《题曼殊·<说部>》诗:“乌騅不逝山难拔,却戴南冠作楚囚。”宋周密《志雅堂杂钞·人事》:“陈石泉自北归,有北人陈参政者饯之《木兰花慢》云:‘归人犹未老,喜依旧著南冠。’”2.借指囚犯。用钟仪事。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宋文天祥《真州杂赋》诗:“十二男儿夜出关,

【客思】客中游子的思绪。唐陈子昂《白帝城怀古》诗:“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祸乱天心厌,流离客思伤。”元贡性之《题画》诗:“一江春水晚微茫,醉倚篷窗客思长。”明胡其毅《送洪仲闇还霍丘﹞》诗:“昨夜消息来,山乡寇为难。客思已无端,寸心不知乱。”

【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又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又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又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