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月宫霞外寺,白云相伴两三僧
| 诗句 | 读音 |
|---|---|
| 行到月宫霞外寺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七志 拼音: háng|xíngdàoyuè gōngxiáwàisì |
| 白云相伴两三僧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七登 拼音: bái yúnxiāng bànliǎngsānsēng |
行到月宫霞外寺,白云相伴两三僧释义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月宫】1.古代神话传说月中的宫殿,为嫦娥所居。又称广寒宫。《海内十洲记》:“曾随师主履行,比至……月宫之间。”唐郑棨《开天传信记》:“上曰:‘非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清洪昇《长生殿·闻乐》:“向有《霓裳羽衣》仙乐一部,久祕月宫,未传人世。”郭沫若《星空·广寒宫》:“地上的树木,为甚么能够生长在我们月宫里呢?”2.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自称太阳,而称其妻为月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日》:“主乃吩咐其正月宫曰:‘尔且带子同爷爷妈妈哥哥嫂嫂及众小姑同居住,待
【寺】《廣韻》《集韻》《韻會》祥吏切,音嗣。《說文》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聲。《徐曰》寸,法度也,守也。《釋名》寺,嗣也,官治事者相嗣續於其內也。《唐書·百官表》漢以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司農,少府爲九卿。後魏以來,卿名雖仍舊,而所蒞之局謂之寺,因名九寺。又《漢書註》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又漢明帝時,攝摩騰自西域白馬駝經來,初止鴻臚寺,遂取寺名,爲創立白馬寺。後名浮屠所居皆曰寺。又宦寺。《詩·秦風》寺人之令。《傳》內小臣也。令,使也。又《周禮·天官》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今。鄭註寺之言侍也
【白云】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唐苏颋《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蓬莱阁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2.黄帝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黄帝云师云名”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
【相伴】宋钱愐《钱氏私志》:“上出帘观看,令梁守道相伴,赐酒果。”《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我回去,替你寻个有法术手段得的人相伴你去。”《红楼梦》第七八回:“﹝寳玉﹞因转念一想:‘不如还是和袭人厮混,再与黛玉相伴。’”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改正错误的,却总是那师傅来一个示范的典雅动作,相伴一个微笑。”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僧】《廣韻》蘇增切《集韻》慈陵切《韻會》思澄切《正韻》思登切,塞平聲。沙門也。梵音云僧伽,從浮屠敎者,或稱上人。梵語僧伽邪三合音,俗取一字,名曰僧。《魏書·釋老志》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之三歸,若君子之三畏也。又《禪宗記》禪僧衣褐,講僧衣紅,瑜伽僧衣蔥白。瑜伽僧者,今應赴僧也。又眞臘國呼僧爲苧菇,僧皆茹魚肉,惟不飮酒,供佛亦用魚肉。僧用金銀轎,扛傘柄者,國王有大政,亦咨訪之。又《唐本草》密陀,僧一名沒多僧,出波斯國,形似黃龍齒而堅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