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

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

诗句读音
心田洒扫净无尘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xīn tiánsǎ sǎojìng|chēngwú chén
性海澄渟平少浪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下平十一唐
拼音: xìng hǎichéng|dèngtíng|tīngpíngshǎo|shàolàng

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释义

【心田】佛教语。即心。谓心藏善恶种子,随缘滋长,如田地生长五谷荑稗,故称。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唐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明唐顺之《石湖王传辱观拙集见赠长句二十三韵奉答一首》:“言语能工诧鸚鵡,心田耳秽惊狐蜮。”2.心思;心意。《白雪遗音·玉蜻蜓·戏芳》:“芳是唤名心是素,只恐爱花人空自费心田。”《再生缘》第六二回:“劳气血,用心田,训弟成人法甚严。”叶文玲《年饭》:“藕和缸子的故事,钟鸣也知道,当看到这份切得不寻常的菜时,她和老姜,自然明白了苗

【洒扫】亦作“洒埽”。1.先洒水在地上浥湿灰尘,前后清扫。《韩诗外传》卷六:“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埽,早帐具至旦。”宋苏轼《雨中过舒教授》诗:“客来淡无有,洒扫凉冠屨。”2.指扫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嬴县西六十里,有季札儿冢,冢圆,其高可隐也。前有石铭一所,汉末奉高令所立,无所述敍,标誌而已。自昔恆蠲民户洒扫之,今不能然。”唐王建《寒食行》:“牧儿驱牛下塚头,畏有家人来洒扫。”3.剪除;肃清。唐武元衡《出塞作》诗:“要须洒扫龙沙浄,归謁明光一报恩

【净】《唐韻》楚耕切《集韻》初耕切,音琤。冷貌。

【无尘】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唐崔橹《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唐杜荀鹤《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性海】语。指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问我心,归性海;性海直应非内外。”唐敬播《<大唐西域记>序》:“廓羣疑於性海,啟妙觉於迷津。”宋苏轼《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此身性海一浮沤,委蜕如遗不自收。”清陈裴之《香畹楼忆语》卷二:“余则心芽不茁,性海无波。”章炳麟《菌说》:“夫言人性,则必有善有恶矣。彼无善无恶者,并佛之所谓‘性海’,而非言人之性也。何也?自其未生言,性海湛然,未有六道,而何人性之云。”汉

【渟】《廣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庭。《埤蒼》渟,水止也。《史記·李斯傳》決渟水致之海。或作亭。《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又與停同。《後漢·趙岐傳》渟車呼與共載。又《集韻》湯丁切,音廳。與汀同。水際平地也。

【平】〔古文〕《唐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又《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又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又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又治

【少】《唐韻》書沼切《韻會》始紹切,燒上聲。《說文》不多也。从小丿聲。《徐曰》丿音夭。《禮·禮器》禮有以少爲貴者,謂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是也。食力,庶人也。又少頃,有閒也。《孟子》少則洋洋焉。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猶稱人曰多之也。《史記·蘇秦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又《廣韻》式照切《韻會》《正韻》失照切,燒去聲。《玉篇》幼也。《增韻》老之對也。《易·本義》兩儀者始,爲一畫,以分隂陽。四象者次,爲二畫,以分太少。又少儀。《禮記》篇名。少室,山名。又副貳也。《前漢·賈誼傳》於是爲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

【浪】《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滄浪,水名。《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又康浪,水名。《廣輿記》在靑州臨湽。又浪浪,流貌。《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又聊浪,放蕩貌。《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又浶浪,驚擾貌。《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又博浪,地名。《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又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又莊浪,縣名,屬平凉府。又《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又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又謔浪,不敬也。《詩·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