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脚都无用处,推倒只好做牛

行脚都无用处,推倒只好做牛

诗句读音
行脚都无用处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xíng jiǎodū|dōuwúyòng chǔ
推倒只好做牛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tuī dǎozhǐ hǎo4niú

行脚都无用处,推倒只好做牛释义

【行脚】寻师求法而游食四方。《古尊宿语录》卷六:“老僧三十年来行脚,未曾置此一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险,贫道偶行脚见之,觉异,因掇数枚。”金赵元《宿少林寺》诗:“箇中有佳处,行脚恨不早。”明汤显祖《牡丹亭·道觋》:“赴会的,都要具膳餐饭,行脚的也要老少异粮。”苏曼殊《与高天梅书》:“衲行脚南荒,药炉为伍,不觉逾岁。”2.引申为行乞。碧野《灯笼哨》:“‘今天的行脚好吗!’‘那里,只在一家人家里要到了几根烂红薯!’”3.见“行脚僧”。4.行走;行路。宋杨万里《和文远叔行春》诗:“行

【都】〔古文〕《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音闍。《廣韻》天子所宮曰都。《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又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又《正韻》美也,盛也。《詩·鄭風》洵美且都。《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又歎美之辭。《書·臯陶謨》臯陶曰都。又《正韻》居也。《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又《廣韻》總也。《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韓愈·答崔立之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用处】;作用。唐曹邺《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诗:“曲木用处多,不如直为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只要人好,做官有什么用处?”邹韬奋《凶悍泼辣》:“事已糟到了这样的田地,骂两句本已没有什么用处。”谓处世待人的态度。宋陈善《扪虱新话·渊明不肯束带见小儿欧阳必著帽见俗人》:“陶渊明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吏白:‘应束带见之。’渊明曰:‘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见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綬去。’近欧阳公方与客披襟酣饮次,忽外白:‘有客。’公遽著帽见之。坐客曰:‘何不呼使入来?’公曰:‘此俗人也,不可以吾辈之礼待之。’世多怪二

【推倒】向前用力使物体倒下。唐白居易《有木》诗之七:“一旦树推倒,独立暂飘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二》:“元和中,有老卒推倒平淮西碑,官司鍼其项,又以枷击守狱者。”《水浒传》第二回:“﹝众人﹞尽从殿内奔将山来,推倒攧翻无数。”鲁迅《准风月谈·爬和撞》:“聪明人就会推,把别人推开,推倒,踏在脚底下,踹着他们的肩膀和头顶,爬上去了。”2.压倒。《宋史·儒林传六·陈亮》:“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自谓差有一日之长。”3.犹推翻。谓否定已有的说法、计划、决定等。如: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典

【只好】1.犹就,便。《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当时不把女儿嫁与周三,只好休。”2.仅可;只可。宋苏轼《王巩屡约见访不至以诗见寄次韵答之》:“爱惜微官将底用,他年只好写铭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家家事向来不见怎的,只好度日。”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批点传奇者,每遇游山玩水、赏月观花等曲,见其止书所见不及中情者,有十分佳处只好算得五分。”3.仅有;刚好。《西游记》第三三回:“才説话时,只好向午,这怎么就黄昏了?”《平山冷燕》第五回:“到次日,果然同到一个人家,领出一个女子来--年纪只好

【做】《正字通》俗作字,字彙租去聲。又音佐,不知作本有去入二音,分作做爲二,非。互見作字註。

【牛】《唐韻》語求切《集韻》魚尤切《韻會》疑尤切,平聲。《說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註》徐鍇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玉篇》黃帝服牛乗馬。《易·无妄》或繫之牛。又《說卦》坤爲子母牛。《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又《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疏》月建丑,土能克水,故作土牛,以畢送寒氣也。又樹化牛。《玄中記》千年樹精,化爲靑牛。始皇伐大樹,有靑牛躍出入水。又官名。《周禮·地官》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又牽牛,宿名。《爾雅·釋天》星紀,斗牽牛也。《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