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迹虽拘检,世事澹无心

形迹虽拘检,世事澹无心

诗句读音
世事澹无心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shì shìdàn|tánwú xīn
形迹虽拘检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xíng jìsuījū jiǎn

形迹虽拘检,世事澹无心释义

【世事】指士农工商各自具备的技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郑玄注:“世事,谓士农工商之事。”孙诒让正义:“事谓道艺曲艺之等,四民皆有之。”2.指世代相传的专业,如巫、医、卜筮等。《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有一曰世事。”孙诒让正义引蒋载康云:“世事,累世专业相传,凡巫、医、卜筮诸艺事。”3.时事;世上的事。《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嚳,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宋陆游《书愤》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叶

【澹】《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談上聲。澹淡,水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註》淡,音琰。又水名。《水經注》澹水承澧水于作唐縣。又恬靜也。《老子·道德經》澹兮其若海。又平澹也。《韓愈詩》姦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澹。又動也。《前漢·郊祀歌》相放,震澹心。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濫切,音啖。水搖動貌。《宋玉·高唐賦》水澹澹而盤紆。又安也。《前漢·郊祀歌》澹容與,獻壽觴。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音談。澹臺,複姓。一曰水貌。又《集韻》都甘切,音儋。《史記·馮唐

【无心】1.犹无意,没有打算。《东观汉记·寇恂传》:“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今来不屈,无心降耳。”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唐杜甫《畏人》诗:“门逕从榛草,无心走马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必是无心卖他,奚落小肆罢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朱延年﹞也不知道是徐总经理无心说出的,他就随随便便唔了一声。”2.没有成见。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朕以无心处之,无心则明,无心则不偏,无心则不私。”3.佛教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唐修雅《闻诵<法华经>歌》:“我亦当年学

【形迹】亦作“形跡”。亦作“形蹟”。1.踪迹。晋陶潜《答庞参军》诗:“情通万里外,形跡滞江山。”唐李幼卿《游烂柯山》诗之四:“作礼未及终,忘循旧形跡。”2.指遗迹。《平山冷燕》第七回:“一路上,逢山看山,遇水览水,凡过古人形迹所在,无不凴弔留题。”3.痕迹,迹象。《宋书·桂阳王休范传》:“朝廷知其有异志,密相防御,虽未表形迹,而衅难已成。”宋司马光《论横山疏》:“然形迹已露,谅祚必叛无疑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既有了这些形迹,事不难查,且自宽心!”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三:“从他身上看不出一点主任的形迹来,

【虽】〔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又《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又《玉篇》推也。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漢典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

【拘检】检束;拘束。《后汉书·左雄传》:“言善不称德,论功不据实,虚诞者获誉,拘检者离毁。”唐韦应物《南园陪王卿游瞩》诗:“形跡虽拘检,世事澹无心。”宋晏几道《鹧鸪天》词:“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明陆采《怀香记·兰闺复命》:“书生拘检,这偎香倚玉,岂曾经惯?”清沉涛《<瑟榭丛谈>自序》:“顾性不耐拘检,遇事輒荡佚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