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喧魏阙,行止到公车

姓名喧魏阙,行止到公车

诗句读音
姓名喧魏阙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xìng míngxuānwèi quē
行止到公车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xíng zhǐdàogōng chē

姓名喧魏阙,行止到公车释义

【姓名】。《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謁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昔曾参之处费,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宋苏轼《送路都曹》诗引:“予幼时闻父老言,恨不问其姓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这少年也未详其为何省何府人氏,亦不详其姓名。”

【喧】《廣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萱。《玉篇》大語也。《集韻》與吅同。或作讙。又與咺同。《漢武帝·悼李夫人賦》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註》師古曰:朝鮮之閒,謂小兒泣不止,名爲喧,音許遠反。

【魏阙】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唐元稹《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魏闕何由到,荆州且共依。”清金农《吴江朱志广下第后闻作粤西山水之游》诗之一:“席帽奚伤落羽悲,晓辤魏闕又天涯。”

【行止】止息,犹言动和定。《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后汉书·吕布传》:“卓(董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隋书·南蛮传·真腊》:“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2.偏指行动;活动。《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这些时犹烦唇齿。听严城鼓已三挝,六街中少人行止。”3.犹言一举一动。晋陶潜《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效。”明陶宗仪《辍耕录·鬼爷爷》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公车】君主的兵车。《诗·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緑縢,二矛重弓。”郑玄笺:“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孔颖达疏:“公之兵车有千乘矣。”2.官车。《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郑玄注:“公,犹官也。”《后汉书·霍谞传》:“服闕,公车徵,再迁北海相,入为尚书僕射。”唐元结《黍官引》:“公车诣魏闕,天子垂清问。”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兹奉严君而同上公车,须别慈母而载驰孔道。”3.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后以指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