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诗句读音
归思生暮节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guī sīshēngmù jié
行行到瀛壖平仄:平 平 仄 平
拼音: háng|xíngdàoyíng2

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释义

【归思】的念头。晋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緜緜归思紆。”唐牛僧孺《玄怪录·张佐》:“因暇登楼远望,忽有归思。”元萨都剌《送张都台还京》诗:“而今江海多归思,白髮慈亲暮倚閭。”

【生】〔古文〕《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甥。《說文》進也。《玉篇》起也。《莊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衆害生。《註》生,起也。又《玉篇》產也。《博雅》人十月而生。《穀梁傳·莊二年》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又出也。《易·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註》生,猶動出也。又養也。《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馭其福。《註》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左傳·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又《韻會》死之對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漢·文帝紀》

【暮节】指重阳节。《文选·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刘良注:“良辰谓九月九日。”唐薛稷《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诗:“暮节乘原野,宣游倚崖壁。”唐司空图《重阳》诗:“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2.农历十二月。《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暮节。”3.晚年。《新唐书·白居易传》:“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香山居士。”宋梅尧臣《元日》诗:“行歌乐暮节,薪菽甘自刈。”典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瀛】《唐韻》以成切《集韻》怡成切《正韻》餘輕切,音盈。海也。《史記·孟子荀卿傳》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又《楚辭·招魂》倚沼畦瀛兮遙望博。《註》楚人名澤中曰瀛。又山名。《廣輿記》瀛山,在重慶府城南。又瀛洲,神山名。《史記·始皇本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又州名。《韻會》漢河閒王國。後魏立瀛州,以瀛海名。宋河閒府。

【壖】《正字通》與堧同。《前漢·食貨志》田其宮壖地。又岸邊地。《史記·河渠書》故盡河壖。又牆外短垣。《前漢·臨江王榮傳》侵廟壖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