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打铁火星飞,烧著庐山罗汉院裹王和尚脚指头

新罗打铁火星飞,烧著庐山罗汉院裹王和尚脚指头

诗句读音
新罗打铁火星飞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xīn2dǎ|dátiěhuǒ xīngfēi
烧著庐山罗汉院裹王和尚脚指头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shāolú shānluó hànyuànguǒwáng|wànghé shàngjiǎo zhǐ tou

新罗打铁火星飞,烧著庐山罗汉院裹王和尚脚指头释义

【新】〔古文〕《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音辛。《說文》取木也。又《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又姓。《晉語》新穆子。又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又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又《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

【罗】《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又《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又《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又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又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又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

【打】《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頂。《說文》擊也。从手丁聲。《穀梁傳·宣十八年》邾人戕繒子于繒,梲殺也。《註》謂捶打。音頂。又《六書故》都假切《韻會》《正韻》都瓦切。《正韻箋》打字通音當作都那切,如讀都瓦切,不成聲矣。◎按打與撻同義。楊愼曰:尚書撻音人聲,又轉上聲。俗用打爲撻,然从撻轉音,亦未合。今讀德馬切,答上聲爲正。《北史·張彝傳》羽林武賁將幾千人,至尚書省,以瓦石擊打公門。又白打,毬采名。《蹴踘譜》每人兩踢名打二,曳開大踢名白打。《韋莊詩》內官初賜淸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又《唐韻》德冷切《集韻》《

【铁】〔古文〕銕《唐韻》天結切《集韻》《韻會》《正韻》他結切,天入聲。《說文》黑金也。《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史記·貨殖傳》邯鄲郭縱以冶鐵成業,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冶鐵富魯人,曹邴氏亦然。《江淹·銅劒讚序》古以銅爲兵,至於秦時,攻爭紛亂,兵革互興,銅旣不克給,故以鐵足之。又黃鐵,銅也。《書·呂·其罰百鍰傳》鍰,黃鐵也。《疏》古者金銀銅鐵,總號爲金,此傳言黃鐵,舜典傳言黃金,皆是今之銅也。古人贖罪,悉皆用銅,而傳或稱黃金,或言黃鐵,謂銅爲金爲鐵耳。又《禮·月令》孟冬駕鐵驪。《註》鐵驪,色如鐵。《詩·秦風》

【火星】1.星名。即荧惑。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汉王充《论衡·变虚》:“子韦曰:‘荧惑,天罚也……臣请伏於殿下以伺之,星必不徙,臣请死耳。’是夕,火星果徙三舍,如子韦之言。”宋叶适《徐德操墓志》:“在太平之岁,实淳熙八年,火星犯南斗,公以历占之曰:‘此饥岁而民流’……流民果大至。”2.星名。指大火。即心宿二。《左传·昭公四年》“火出而毕赋”晋杜预注:“火星昏见东方,谓三月、四月中。”杨伯峻注:“十七年《传》云:‘火出,於夏为三月’……则夏正三月,天蝎座星于黄昏时出现。”《宋书·律历志下》:“在《诗》‘七月流火’,此

【飞】〔古文〕《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又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又《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又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又桑飛,鷦鷯別名。又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又《本草》漏蘆一名飛廉。又《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又借

【烧】《唐韻》式昭切《集韻》《韻會》《正韻》尸招切,音。《說文》也。《玉篇》燔也。《禮·月令》仲夏毋燒灰。《戰國策》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又燒當,羌名。《後漢·西羌傳》至硏十三世孫燒當立。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失照切,音少。《廣韻》放火。《韻會》野火曰燒。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相传周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有汉阳、香炉、五老诸峰耸峙。三面临水,江湖水气郁结。山多巉岩、峭壁、清泉、飞瀑之胜。著名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三迭泉、含鄱口等。

【罗汉】佛教语。梵语Arhat(阿罗汉)的省称。小乘的最高果位,称为“无学果”。谓已断烦恼,超出三界轮回,应受人天供养的尊者。我国寺庙中供奉者,有十六尊、十八尊、五百尊、八百尊之分。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缚喝国》:“故诸罗汉,将入涅槃,示现神通。”唐司空图《十会斋文》:“维摩赴会,捧瑞露以同沾;罗汉飞空,曳危峰而亦至。”2.指高僧。《西游记》第四七回:“哥哥莫嚷,不是邪魔,乃东土大唐取经的罗汉。”典

【院】《唐韻》王眷切《集韻》《韻會》于眷切,音瑗。《說文》堅也。《玉篇》周垣也。亦作寏。《增韻》有垣牆者曰院。《唐書·宣宗紀》作五王院,以處皇子之幼者。又官廨曰院。《唐書·明皇紀》置麗正書院,聚文學之士。又《令狐綯傳》綯爲翰林學士,夜對禁中燭盡,以金蓮花炬送歸院。又《南部新書》自唐初來,歷五院惟二人,李商隱,張延賞。《註》五院,謂監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也。又儒者所居曰書院。《方隅勝略》白鹿書院,在廬山。鵝湖書院,在鉛山縣。又浮屠所居曰僧院。《傳燈錄》本行和尙云:若有人道得著,老僧分半院與汝同住。又道流所居曰道院

【裹】《唐韻》《韻會》古火切,音果。《玉篇》包也。《詩·大雅》乃裹糇糧。《莊子·大宗師》裹飯而往食之。又《宋玉·高唐賦》綠葉紫裹。《註》裹,猶房也。又《郭璞·江賦》濯穎散裹。《註》裹,謂草實也。又《說文》纏也。又《集韻》古臥切,音過。義同。又《韻會》指所包之物也。

【和尚】语中的不确切的音译。为印度对亲教师的通称。在中国则常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有时也指女僧。《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和尚神通,儻发吾谋,明日来者,当先除之。”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京师僧讳‘和尚’,称曰‘大师’;尼讳‘师姑’,呼为‘女和尚’。”《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院君王氏,夜梦一瞽目和尚,走入房中,喫了一惊。”丁玲《母亲》一:“后来二老爷又出门了,音信都没有,说是看破红尘做和尚去了。”参阅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二、《释氏要览上·师资》。

【脚指头】口语。脚趾。《金瓶梅词话》第二八回:“那秋菊拾在手里,説道:‘娘这箇鞋,只好盛我一箇脚指头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