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读书欲有为,平生未曾用一字
诗句 | 读音 |
---|---|
平生未曾用一字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韵脚:去七志 拼音: píng shēngwèi zēngyòngyīzì |
辛勤读书欲有为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拼音: xīn qíndú shūyùyǒu wéi |
辛勤读书欲有为,平生未曾用一字释义
【平生】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唐杜甫《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周立波《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赵子彬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晋陶潜《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唐裴度《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唐子方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3.旧交;老交情。唐杨衡《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
【未曾】不曾。《墨子·亲士》:“缓贤忘事,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唐韩愈《辛卯年雪》诗:“生平未曾见,何暇议是非。”《老残游记》第一回:“依我看来,驾驶的人并未曾错,只因两个缘故,所以把这船就弄的狼狈不堪了。”冰心《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先生愕然了,从来未曾受过这样的温存!”
【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余頌切,容去聲。《說文》可施行也。《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疏》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書·臯陶謨》天討有罪,五五用哉。又《廣韻》使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杜甫詩》古來才大難爲用。又功用。《易·繫辭》顯諸仁,藏諸用。《疏》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論語》禮之用,和爲貴。又貨也。《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疏》謂在上節儉,不爲糜費,以利而用,使財物殷阜。《禮·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又以也。《詩·小雅》謀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字】〔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疾置切《正韻》疾二切,音自。《說文》乳也。又愛也。《書·康誥》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周禮·地官·鄭註》小國貢輕,字之也。《左傳·成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又文字。字者,孳也,六義相生無窮也。黃帝臣沮誦倉頡,體卦畫,摹鳥跡,引伸觸類,文字之形始立。《周禮·春官·外史》周禮春官掌達書名于四方。註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稱曰字。又名字。《禮·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又》女子許嫁筓而字。《註》亦
【辛勤】勤劳。晋葛洪《抱朴子·君道》:“躬监门之劳役,怀损命之辛勤,然后可以惠流苍生,道洽海外哉。”唐刘长卿《客舍喜郑三见寄》诗:“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宋梅尧臣《送侯孝杰殿烝佥判潞州》诗:“六月上太行,辛勤非计拙。”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三:“他生平没有进过学校,他的医学知识和外科技术是从辛勤学习和临床上得来的。”2.艰难。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王僧虔书犹如扬州王谢家子弟,纵復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气……欧阳询如新痊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勤。”元董旭《题长江伟观图》诗:“辛勤逾青城,愤怒脱黄牛。”
【读书】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唐韩愈《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四:“正是王先生的声音,原来王先生在读书哩。”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孔颖达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葵丘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4.上学;学习功课。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
【欲】《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
【有为】1.有作为。《易·繫辞上》:“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先进论》:“君子之欲有为於天下,莫重乎其始进也。”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公为人刚介有为,既下车,即以兴利除害为己任。”老舍《四世同堂》三七:“他羡慕东阳与瑞丰的官运,同时也羡慕他们的年轻有为。”2.友为,相亲为友。有,通“友”。汉扬雄《法言·修身》:“上交不諂,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汪荣宝义疏:“有,读为‘友’……可以友为,犹云可与言友也。”3.佛教语。指有为法。《景德传灯录·鸠摩罗多》:“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