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无俗累,歌咏有新声

心神无俗累,歌咏有新声

诗句读音
心神无俗累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xīn shénwúsú lèi
歌咏有新声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gē yǒngyǒu|yòuxīn shēng

心神无俗累,歌咏有新声释义

【心神】1.心思精力。语出《庄子·在宥》:“解心释神,莫然无魂。”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心神已弊,晷刻增悲。”唐姚合《武功县居》诗:“簿书销眼力,盃酒耗心神。”清孙枝蔚《客句容五歌》之四:“俸金特寄虽无几,能无忧惧劳心神。”2.心情;精神状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昔泰山吴伯武少孤,与弟文章相失二十餘年,遇于县市,文章欲欧伯武,心神悲慟,因相寻问,乃兄弟也。”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承命震骇,心神靡寧,顾已慙靦,手足失措。”清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俗累】世俗事务的牵累。南朝梁沉约《东武吟行》:“霄轡一永矣,俗累从此休。”唐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何当摆俗累,浩荡乘沧溟。”明唐顺之《兴国州同知徐公墓志铭》:“罢官而家……间则课诸孙句读,斥俗累,一不掛心。”

【歌咏】。1.歌唱;吟咏。《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唐赵嘏《送滕迈郎中赴睦州》诗:“想到钓臺逢竹马,只应歌咏伴猿声。”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余观三百五篇,如桃、李、芍药、棠棣、兰之类,无不歌咏。”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声音繁变,寖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茅盾《这时代的诗歌》:“最近出现了不少的歌咏这大时代的诗歌。”2.谓以诗歌颂扬。《汉书·刘向传》:“周公思慕,歌咏文王文德。”唐黄滔《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贵臣歌咏日,皆作白麟看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新声】1.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国语·晋语八》:“平公説新声。”晋陶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緑酒开芳颜。”唐孟郊《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元王士熙《李宫人琵琶引》:“新声不用黄金拨,玉指萧萧弄晚凉。”章炳麟《辨诗》:“李延年復依西域《摩訶兜勒》之曲,以造新声二十八解。”2.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姚华《论文后编》:“诗本乐章,自古辞不入今乐,则变为新声,及其递变,新声又不入乐,宋元而后,悉为徒诗矣。”康有为《与菽园论诗》诗:“新世瑰奇异境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