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无虚日,玉酝寄盈觥

信使无虚日,玉酝寄盈觥

诗句读音
信使无虚日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xìn shǐwúxū rì
玉酝寄盈觥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二庚
拼音: yù yùnjìyínggōng

信使无虚日,玉酝寄盈觥释义

【信使】1.使臣,使者。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南史·徐文盛传》:“文盛深德景,遂密通信使,都无战心,众咸愤怨。”孙中山《统一中国非北伐不为功》:“信使往返,不絶於道。”2.外交信使的简称。指由一国政府派遣而持有特别护照的递送外交邮袋或外交文件的人员。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虚日】空闲的日子;间断的日子。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村民见之,以鱼鱣非树中之物,咸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因遂名鱣父庙。”《宋史·食货志上三》:“祖宗建立真、楚、泗州转般仓,一以备中都缓急,二以防漕渠阻节,三则纲船装发,资次运行,更无虚日。”明刘基《送道士张玄中归桐柏观》诗序:“至正甲午,予来会稽,因得与群士大夫为宝林之游,而赋诗倡和,无虚日焉。”清曹寅《戏题王安节画》诗:“风泉浩浩无虚日,但起诗情是俗人。”赶集的日子。宋陆游《江亭》诗:“野市逢虚日,江亭候暮潮。”

【玉酝】美酒。唐晁采《子夜歌》之九:“信使无虚日,玉醖寄盈觥。”宋葛胜仲《鹧鸪天·赏菊》词:“自篘玉醖酬朝色,旋洗霜须对晚丛。”

【寄】《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又《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又寄生,草名。又寄居,小蟹名。

【盈】《唐韻》以成切《集韻》《韻會》怡成切《正韻》餘輕切,音嬴。《說文》滿器也。《博雅》滿也,充也。《易·豐彖》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詩·齊風》雞旣鳴矣,朝旣盈矣。《左傳·莊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禮·禮運》月生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又《祭義》樂主其盈。《註》猶溢也。又《揚子·方言》魏盈,怒也。燕之外郊,朝鮮冽水之閒,凡言呵叱者,謂之魏盈。又國名。《山海經》大荒南有盈民之國。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諸蠻有盈州。又姓。晉欒盈之後。又古通作嬴。《正韻》盈縮,過曰盈,不及曰縮。《史記·蔡澤傳》進退盈縮。《天官書》作嬴

【觥】《唐韻》古橫切《集韻》《韻會》《正韻》姑橫切,嘓平聲。《說文》本作觵,兕牛角可以飮者也,其狀觵觵,故謂之觵。《徐曰》觵,曲起之貌。《詩·周南》我姑酌彼兕觥。《傳》角爵也。《疏》禮圖云:觥大七升,以兕角爲之。一說刻木爲之,形似兕角,蓋無兕者用木也。韓詩云:觥受五升,所以罰不敬。觥,廓也。君子有過,廓然著明也。《周禮·春官·小胥》觵其不敬者。《註》觵,罰爵也。本或作觥。○按詩詁曰:兕觥,角爵。言其體。註:觥,罰爵,解其用。然詩卷耳、七月稱兕觥者,皆非所以罰,則是觥爵之大者,或用以罰,非專爲罰也。又大也。《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