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先开半委地,海棠独立方倾城

辛夷先开半委地,海棠独立方倾城

诗句读音
辛夷先开半委地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xīn yíxiānkāibànwěi dì
海棠独立方倾城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hǎi tángdú lìfāngqīng chéng

辛夷先开半委地,海棠独立方倾城释义

【辛夷】植物名。指辛夷树或它的花。辛夷树属木兰科,落叶乔木,高数丈,木有香气。花初出枝头,苞长半寸,而尖锐俨如笔头因而俗称木笔。及开则似莲花而小如盏,紫苞红焰,作莲及兰花香,亦有白色者,人又呼为玉兰。今多以“辛夷”为木兰的别称。《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葯房。”洪兴祖补注:“《本草》云:辛夷,树大连合抱,高数仞。此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唐杜甫《偪仄行赠华曜》诗:“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宋王安石《乌塘》诗之二:“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清龚自珍

【先】《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霰平聲。《說文》先,前進也。从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又祖父已歾曰先。《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又姓。《韻會》晉有先軫。又《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音霰。《增韻》先之也。《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註》先猶導也。《史記·酈食其傳》

【开】〔古文〕《廣韻》苦哀切《集韻》《韻會》丘哀切,音侅。《說文》張也。《廣韻》解也。《韻會》啟也。《爾雅·釋言》闢也。又《五音集韻》通也。《易·乾卦疏》亨通也。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又發也。《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開而勿達。《註》開謂發頭角。《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又釋也。《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又《韻會》條也。又始也。《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註》開、發,皆始也。《禮·檀弓》曩者爾

【半】《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又《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委地】于地。《庄子·养生主》:“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有大蛇从林草中出,径来棺下,委地俯仰,以头击棺。”2.散落或委弃于地。《东观汉记·锺离意传》:“显宗时,意为尚书,交趾太守坐赃千金,徵还伏法,詔以其貲物班赐群臣,意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3.拖垂于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湛(陶侃母)头髮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值嫩梳头,长髮委地,双腕如藕。”冰心《童年杂忆·我的另一个名字》:

【海棠】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春季开花,白色或淡红色。品种颇多,供观赏。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唐裴廷裕《蜀中登第答李搏六韵》:“蜀柳笼堤烟矗矗,海棠当户燕双双。”宋李清照《如梦令》词:“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明谢谠《四喜记·红楼遣思》:“前春共赏海棠开。”老舍《离婚》第十四:“脸上虽瘦了些,可是腮上的颜色近于海棠。”汉

【独立】。《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唐杜甫《独立》诗:“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王生﹞见一女子生得十分美貌,独立在门内,徘徊凝望。”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孤立无所依傍。《管子·明法解》:“人主孤特而独立,人臣羣党而成朋。”《晋书·忠义传·吉挹》:“挹孤城独立,众无一旅,外摧凶鋭,内固津要,虏贼舟船,俘馘千计。”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秦皇岛》:“关南六里有孤山,屹然独立于海上,四面皆水,俗呼秦皇岛。”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为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倾城】1.《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郑玄笺:“城,犹国也。”孔颖达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后以“倾城”为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北史·后妃传论》:“灵后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诫,其在兹乎!”2.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晋陶潜《闲情赋》:“表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传闻。”《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子楚累举目观之,此姬絶色倾城。”清宣鼎《夜雨秋灯录·汤文正》:“花烛之下,妇果艷丽倾城。”3.形容花色绝美。明刘基《绝句漫兴》诗之一:“芙蓉亦有倾城色,不见东风却拒霜。”参见“倾国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