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妙蕴兮,包罗丘壑风烟
诗句 | 读音 |
---|---|
胸襟妙蕴兮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二齊 拼音: xiōng jīnmiàoyùnxī |
包罗丘壑风烟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bāo luóqiū hèfēng yān |
胸襟妙蕴兮,包罗丘壑风烟释义
【胸襟】亦作“胸衿”。1.犹胸境。指心情、志趣、抱负等。《艺文类聚》卷七引晋刘伶《北芒客舍》诗:“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衿。”南朝宋谢灵运《入道至人赋》:“超埃尘以贞观,何落落此胸襟。”唐李白《赠崔侍御》诗:“洛阳因剧孟,託宿话胸襟。”唐顾况《酬房杭州》诗:“故人牧餘杭,留我披胸衿。”《封神演义》第四九回:“此人名为闲士,腹内必有胸襟。”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他们那种大公无私的品质,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给了她很深的印象。”2.犹胸怀。指心里头。《南齐书·竟陵王子良等传论》:“情伪之事,不经耳目,
【妙】《廣韻》《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廟。神妙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又少年也。《杜甫詩》明公獨妙年。又纖媚也。《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又姓。見《姓苑》。又《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漢·三老袁君》朕以妙身,襲表繼業。 別作玅。漢典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卦。 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
【蕴】《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音縕。《玉篇》積也,聚也,蓄也。《詩·大雅》蘊隆蟲蟲。又《檜風》我心蘊結。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韻會》云:應作蘊。《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又聚草以火曰蘊。《韓詩外傳》里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前漢·召信臣傳》蘊火。又《類篇》於問切,音慍。義同。又《韻會》與怨通。《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註》怨同蘊。又與宛通。《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註》宛讀爲蘊。又與縕通。《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又《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蘊淪,波也。《爾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包罗】包容;容纳。汉赵岐《<孟子>题辞》:“著书七篇……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宋陈亮《题喻季直文编》:“其文蔚茂驰骋,盖将包罗众体,而一字不苟,读之亹亹而无厌也。”《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老太师学问渊博,有包罗天地之抱负。”高士其《天的进行曲》:“天包罗着一切,包罗着所有的星云,包罗着所有的恒星。”
【丘壑】山陵和溪谷。宋王安石《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清方文《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江来,庐山访丘壑。”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宋苏轼《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明梁辰鱼《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4.谓隐逸。南朝宋谢灵运《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金王若虚《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
【风烟】1.风与烟;风与尘。南朝齐谢朓《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浄,天山共色。”唐寒山《诗》之二九七:“昨来攀葛上,半路困风烟。径窄衣难进,苔黏履不全。”2.景象;风光。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唐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宋刘过《行香子·山水画面》词:“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宋张耒《登海州城楼》诗:“客心不待伤千里,槛外风烟尽是愁。”3.犹风尘,尘世。宋苏舜钦《扬州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