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千万虑,对此一清旷
胸中千万虑,对此一清旷释义
【对】《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碓。《說文》應無方也。本作。《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又《禮·曲禮》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又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成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又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又對簿。《史記·李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清旷】1.清朗开阔。《后汉书·仲长统传》:“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唐权德舆《晚渡扬子江却寄江南亲故》诗:“胸中千万虑,对此一清旷。”清蒋士铨《第二碑·题坊》:“表幽贞,留私葬,扫除芜秽还清旷。”冰心《南归》:“草树葱笼,地方清旷,同公园一般。”2.清明旷达。南朝梁沉约《报博士刘杳书》:“犹復少存閒远,徵怀清旷。”宋林逋《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耳目清旷,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閒而体舒放。”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芜湖令陈岸亭湛深禪理,诗故清旷。
【胸】《正字通》同胷。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千万】1.形容数目极多。《商君书·定分》:“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汉王粲《从军诗》之四:“连舫踰万艘,带甲千万人。”唐韩愈《秋怀诗》之三:“归还閲书史,文字浩千万。”宋梅尧臣《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诗:“当时迎长卿,书史传未悉;车驰及襁负,千万今可詰。”2.比喻极其纷繁。三国魏曹丕《折杨柳行》:“追念往古事,憒憒千万端。”3.犹非常,十分。五代齐己《谢人惠竹蝇拂》诗:“挥谈一无取,千万愧生公。”元姚燧《凭阑人·寄征衣》散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4.谓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