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前娇小女,眼底宁馨儿

膝前娇小女,眼底宁馨儿

诗句读音
膝前娇小女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八語
拼音: xīqiánjiāo xiǎonǚ|rǔ
眼底宁馨儿平仄:仄 平 平 平
拼音: yǎn3|0níng xīn ér

膝前娇小女,眼底宁馨儿释义

【膝】《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七切,音悉。《說文》脛頭卪也。本作厀。《徐曰》今俗作膝。膝,人之節也。《釋名》膝,伸也,可屈伸也。《儀禮·旣夕》袂屬,幅長下膝。又《韻會》楯名。《揚子·方言》矛骹細如鴈脛者,謂之鶴膝。《唐書·王志愔傳》鶴膝犀渠。《左思·吳都賦》家有鶴膝。又齧膝,良馬名。《前漢·王褒傳》駕齧膝。《註》孟康曰:良馬,低頭口至膝也。漢典考證:〔又齒膝,良馬名。《前漢·王褒傳》駕齒膝。〕 謹照原文兩齒字改齧。 考證:〔又齒膝,良馬名。《前漢·王褒傳》駕齒膝。〕 謹照原文兩齒字改齧。

【娇小】1.窈窕;小巧。唐李白《江夏行》:“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巴金《利娜》:“我的身子本来娇小,可是那张床几乎还容不下。”2.形容声音柔细。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鸎声爱娇小,鷰翼翫逶迤。”

【女】〔古文〕《唐韻》《正韻》尼呂切《集韻》《韻會》碾與切,茹上聲。《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易·繫辭》坤道成女。《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又已嫁曰婦,未字曰女。《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又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又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見《星經》。又水名。《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又女,九天

【眼】〔古文〕《唐韻》五限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限切,顏上聲。《說文》目也。《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又馬有夜眼。《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又香

【宁馨儿】语,犹言这样的孩子。《晋书·王衍传》:“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媪,生寧馨儿!’”《南史·宋纪中·前废帝》:“太后疾篤,遣呼帝,帝曰:‘病人间多鬼,可畏,那可往!’太后怒,语侍者曰:‘将刀来破我腹,那得生寧馨儿。’”后用为对孩子的美称,犹言好孩子。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二》引唐张谓诗:“家无阿堵物,门有寧馨儿。”清赵翼《亡室程恭人忌辰》诗:“漫有床前阿堵物,也多膝下寧馨儿。”巴金《家》六:“看见他的人都说他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便是他的父母也在暗中